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
——網友熱議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系列高級別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長安號”中歐班列抵達比利時根特北海港碼頭(2019年7月4日攝)。 |
中國第16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在營地開展防衛演練(2020年9月7日攝)。 |
在津巴布韋中馬紹納蘭省的姆武爾維醫院,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為當地醫療機構捐贈醫療物資(2020年5月19日攝)。 |
2018年9月15日,中遠海運“天恩”輪在瑞典東北部港口城市海訥桑德的碼頭上進行卸貨作業。至此,“天恩”輪首個“冰上絲綢之路”完整航次順利結束。 |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截至9月24日上午,他先后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此外,他還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他在這些會議和會見中的講話,引發網絡關注、網友熱議。
“世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聯合國”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目前,微博話題“聯合國成立75周年”已有超過1億閱讀量。微博賬號“聯合國”在話題導語中說,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我們將在全球發起建設一個更美好未來的對話,歡迎您參與聯合國的全球調查,為世界發展建言獻策。
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既回顧過去,總結聯合國75年不平凡歷程﹔也面向未來,就“世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聯合國”等問題提出4點建議。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以《這就是中國主張》為題,對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的講話進行金句摘編。這些金句讓人過目難忘:“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凌、霸道。”“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各國關系和利益隻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不能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踐行多邊主義,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隻開藥方,不見療效。”
對講話中的4點建議,求是網刊發題為《四個關鍵詞,讀懂習近平對聯合國的建議》的文章進行歸納。具體來看,第一個關鍵詞:公道。講話建議,聯合國應主持公道。大小國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也是聯合國憲章首要原則。第二個關鍵詞:法治。講話建議,聯合國應厲行法治。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國際秩序穩定的重要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加以維護。第三個關鍵詞:合作。講話建議,聯合國應促進合作。促進國際合作是聯合國成立的初衷,也是聯合國憲章重要宗旨。第四個關鍵詞:行動。講話建議,聯合國應聚焦行動。踐行多邊主義,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隻開藥方,不見療效。
網上一篇源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專欄的文章——《后疫情時代,聯合國應發揮四大作用》一文,更進一步指出:習近平主席的4點建議,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對於個別國家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凌、霸道的行為,聯合國理應主持公道。對個別國家搞例外主義,搞雙重標准,歪曲國際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國際和平穩定的行為,聯合國必須厲行法治。對於個別國家靠冷戰思維,以意識形態劃線,搞零和游戲的現象,我們要做的是,以對話代替沖突,以協商代替脅迫,以共贏代替零和……
人民網《學習有方》欄目,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解讀4點建議中蘊含的深刻內涵。“我們需要看到一個強大的有效的更負責任的聯合國。”在阮宗澤看來,此次峰會召開旨在重申對多邊主義的積極承諾,“習近平主席強調‘互相尊重、一律平等’,即勿忘聯合國成立的初心,進而主持公道,使聯合國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利益和意願。”“聯合國要解決霸權主義、霸凌主義、霸道主義問題,在這裡‘三霸’沒有出路。”張宇燕說。
就“4點建議”等中國主張,網友“小秋秋”評價說,“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網友“微微”留言說,“中國主張,全球共享!”
“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
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並提出四點“倡議”、四點“啟示”。
對這一講話,中國共產黨員新聞網“時習之”欄目用“一圖速覽”方式,制作了題為《習近平聯大一般性辯論講話聚焦這三大主題,干貨滿滿》的圖解新聞。央視網《聯播+》欄目,對講話進行了梳理。具體來看,四點倡議積極投身國際抗疫合作。它們分別是:面對疫情,我們要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面對疫情,我們要加強團結、同舟共濟﹔面對疫情,我們要制定全面和常態化防控措施﹔面對疫情,我們要關心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四大啟示攜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戰。它們分別是:這場疫情啟示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裡﹔這場疫情啟示我們,經濟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和歷史潮流﹔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這場疫情啟示我們,全球治理體系亟待改革和完善。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以《習近平: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為題摘錄講話金句:“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著隻講索取不講投入、隻講發展不講保護、隻講利用不講修復的老路走下去。”“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我們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范圍,無意跟任何國家打冷戰熱戰,堅持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
為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習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國的多項舉措。對此,微博賬號“聯合國”刊文介紹,他宣布中國將向“聯合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再提供5000萬美元支持﹔設立規模5000萬美元的第三期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將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中國將設立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和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新助力。
對習近平主席講話的價值和分量,新華網引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觀點解讀。相關文章指出,習近平主席當天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中國領導人在重大歷史關頭面向國際社會的一次重要政策宣示,起到了鼓舞人心、指明方向、引領行動的積極作用。習主席提出的四項主張,來源於中國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每一條都經過了實踐的檢驗,都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習主席深入思考人類前途命運,深刻總結疫情帶來的啟示,從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正確對待經濟全球化、綠色低碳轉型、全球治理體系改革4個問題切入,系統闡述了中國的理念和主張,就事關人類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給出了中國的答案。
就習近平主席的“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等講話,網友“龐曉軍”說,“我們永遠不稱霸,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好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利益。”網友“亞光”表示,“中國為世界美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歷史接力棒
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
今年是個特殊年份。正如微博賬號“聯合國”所說,75年前,世界各國領導人採取了富有遠見的措施,將人類從一場災難性的全球戰爭中拯救過來。今天,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全球正遭受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沖擊,聯合國首次以線上形式舉行年度聯合國大會,召集世界各國領導人為陷入危機的世界尋求解決方案。
身在這樣的時刻,習近平主席會見古特雷斯秘書長時說,“世界上隻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隻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他還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歷史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必須作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抉擇。”他的觀點,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共鳴。
人民日報刊發的《建設和諧合作的國際大家庭》一文,在網上廣為傳播。文章介紹了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紀念峰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的國際社會熱烈反響。文章指出,接受採訪的國際人士一致贊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張,認為這為國際社會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比如,法國尼斯歐洲研究所學者喬治·佐戈普魯斯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高屋建瓴,意蘊深遠,“聯合國走過75年不平凡的歷程,有效維護了世界和平,極大促進了全球發展,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再如,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說,“大國應該是國際法治的倡導者、維護者和踐行者。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張,體現了中國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決心和立場。”
新華網同樣刊發文章,引用海外專家學者觀點,呼應習近平主席講話。相關文章提到,津巴布韋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對習近平主席強調的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深表贊同。魯沙布瓦表示,隻有全世界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共同抗疫,人類才能在與新冠病毒的斗爭中取得最終勝利。中國積極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向眾多發展中國家捐贈醫療物資,同它們分享抗疫經驗,起到典范作用,為全球抗疫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文章還引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中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說,中國一直支持聯合國,致力於使發展中國家有更多機會參與全球治理。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將推動各國共同發展。
“團結合作,是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人類贏得未來的路標。”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戰勝各種挑戰和困難的歷史。我們堅信,經歷疫情的嚴峻考驗和風雨洗禮,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願望將更加普遍而強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團結合作的旗幟下,將匯聚起越來越多的人堅定攜手,勇毅前行。
“疫情終將被人類戰勝,勝利必將屬於世界人民!”習近平主席在聯大的講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傳遞信心和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