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天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辦好實事 改善民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報記者  富子梅  扎  西  靳  博
2020年09月06日05: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河西區天賦裡小區,邢春蘭老人拿出大紅色的房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寶坻區小辛碼頭村,創辦農家樂兩年,“90后”李超打開賬本,去年純收入50萬元。

  河北區問津書院,定期開展公益講座,書院理事長王振良翻閱書本,梳理當地文化脈絡。

  房本、賬本、書本,折射出天津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錄著這座城市邁向全面小康的堅實步伐。

  解百姓煩心事

  房本裡有實惠

  今年70歲的邢春蘭,退休前是一名建筑工人。上世紀80年代,單位集資建房,邢春蘭家拿出3000多元,住上了59平方米的新房子。

  邢春蘭居住的這棟住宅樓,是天津市首個職工與企業集資建房試點項目。“當年建設手續沒辦齊就開工,后來企業先后兩次改制,造成房屋權屬初始登記缺失、稅費欠繳等歷史遺留問題。”天津市不動產登記局中心城區分局副局長劉慶英介紹。

  “得知這棟樓48戶居民辦理房屋不動產權証書的訴求,我們深入調研,形成了代表建議,提交給市人大。”天津市人大代表劉智說。

  半年多時間裡,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承辦此事,翻遍周邊二三十棟樓的圖表資料,理清歷史脈絡。國資部門、屬地政府通力協作,逐一補齊土地、建設等各種手續,稅務部門照章減免稅收。2017年底,48戶居民辦妥不動產權証書。

  “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時間長、情況復雜,成了市委和市政府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調查登記處副處長王月紅說,經過細致摸排,全市存在歷史遺留問題項目共327個,涉及34萬戶居民。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先后制定出台11條相關政策和服務措施,全力破解難題,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為28.8萬戶辦理了不動產登記。

  村庄美麗如畫

  賬本裡看增收

  “現在的收入,比以前打工掙的強多了。”天津市寶坻區黃庄鎮小辛碼頭村25號院主人——“90后”小伙子李超一邊招呼客人,一邊跟記者算起了收入賬。

  小辛碼頭村緊鄰潮白新河,不少城裡人都來這裡休閑。市民周鬆影是常客,不停夸獎李超的農家院。“我都來4次了,這裡環境好,吃得也好,潮白河裡的魚蝦新鮮美味。”

  “潮白河流經寶坻長達百裡,河面最寬、景色最美處就在小辛碼頭村。”黃庄鎮鎮長李寶戰說,8萬畝稻田濕地散布村庄四周,豐收時,一派稻谷飄香、漁歌唱晚的景象。

  2018年,小辛碼頭村成為天津市第一批、寶坻區首個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工程試點村庄。在不改變住宅布局的基礎上,小辛碼頭村原地提升改造,突出北方水鄉民居特色。水電氣管道等基礎設施改造了,公園廣場綠地增加了,家家門口大紅燈籠高挂,村庄變得美如畫。

  “這次提升改造大大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村裡人氣滿滿。”小辛碼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江說,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5萬人次,同比增加30%,直接旅游收入1500萬元,帶動稻米等特色農產品銷售3000萬元。

  “創業時手裡隻有6000元存款,如今每月純收入四五萬元。”2017年,李超說服父母修繕老房子,前后院加起來有600多平方米。“去年還清了借款,接下來要找機會擴大經營規模,還准備在城裡買房。”李超滿懷憧憬。

  讓書香滿城鄉

  書本裡得愉悅

  天津市河北區四馬路158號巷肆創意產業園裡,有一座問津書院。

  “每天下班都會來坐一會兒,是放鬆也是充電。”在天津創業的魏成月點了一杯咖啡,翻閱著一本畫集。從北京來天津工作一年,他愛上了問津書院裡的“雙槐書屋”。

  “書屋的讀者主要來自周邊社區,特別是鄰近的軍民裡、團結裡、抗震裡、勝天裡的居民。”問津書院理事長王振良說,每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這裡還定期舉辦有關天津歷史和文化的公益講座。

  類似的城市閱讀新空間,開在天津五大道、天津廣播電視塔、意大利風情區等景區景點,也開進了商場、餐廳、社區、工廠、農村。

  在“天塔西岸書齋·知道吧”,6歲的劉則藝正捧著畫本閱讀。位於天津電視塔257米高處的這個閱讀和休閑空間,每50分鐘旋轉一圈,可俯瞰天津全景。“看書又看景,可有意思了!”劉則藝說。

  15分鐘閱讀圈、24小時書店、智能無人書店、地鐵書香專列……“書香天津”活動正在深入開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556個農家書屋、2000多個職工書屋、200個城市書吧閱讀新空間、近300家圖書館,社區圖書服務點遍布全城。”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石剛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6日 01 版)

(責編:楊光宇、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