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山西武鄉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

巍巍太行山 浩氣傳千古(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

本報記者  付明麗
2020年09月04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山西長治武鄉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紀念館,講解員正在給游客講解:八路軍總部曾4次進駐磚壁村,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長期生活和戰斗,指揮了華北抗日根據地許多重大戰役,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百團大戰。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八路軍挺進太行山,發動群眾,創建敵后根據地。在艱苦的抗戰歲月裡,八路軍總部先后5次進駐武鄉。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八路軍首長在這裡部署指揮,堅持持久抗戰,領導創建了晉冀魯豫、晉綏、晉察冀、山東等敵后抗日根據地,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1937到1942年間,八路軍總部在武鄉9個村庄駐扎536天。武鄉是八路軍總部進駐次數最多的縣,也是駐扎村庄最多的縣。”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紀念館館長籍建軍介紹。

  “八路軍總部5次進駐武鄉,除了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良好的群眾基礎至關重要。”山西省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太行干部學院特聘專家郝雪廷告訴記者,武鄉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有共產黨組織活動,后來在共產黨領導下,形成了群眾抗日熱潮。

  “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太行山軍民英勇抗敵,付出巨大犧牲。武鄉這個當時僅有14萬人口的小縣,就有9萬多人參加了各種抗日團體,1.46萬人參加八路軍,2.2萬名干部群眾為國捐軀。“為支持抗戰,武鄉群眾出兵、出糧、出干部,作出了巨大貢獻。”郝雪廷說。

  抗戰期間,八路軍與武鄉當地民兵、游擊隊配合,與日寇進行了大小戰斗數千次,殲敵兩萬余人。武鄉留下了近千名抗戰將領戰斗生活的足跡,有八路軍戰士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有無數太行人民不屈不撓的感人故事,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此外,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師師部以及抗大、魯藝、北方局黨校等也長期駐扎在這裡。

  近年來,武鄉縣利用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走出一條革命老區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的新路徑。

  在八路軍總部王家峪、磚壁舊址緬懷先輩、追尋紅色記憶,在大型實景劇《太行山》中感悟太行精神……“一系列旅游活動,讓游客在切身體驗中了解抗戰艱辛歷程,同時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自信。”長治市武鄉紅色旅游開發管理中心旅游文化科科長李文忠說。

  山西省黨性教育基地太行干部學院2017年在武鄉縣建立,打造了20多處現場教學實踐點,建立以來共舉辦培訓班504期,培訓全國各地學員13萬余人次。

  隨著紅色旅游產業一天天壯大,武鄉人民的日子也紅火起來。2019年,武鄉縣接待游客617.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3.98億元。

  申曉軍的農家樂就在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不遠處,院子裡整齊干淨,灶台上一塵不染。以前,申曉軍一家靠開拖拉機維持生計。后來,武鄉縣鼓勵村民經營農家樂,並送培訓上門,申曉軍第一個報名,一干就是8年。申曉軍的農家樂越辦越好,去年收入同比增長了好幾倍。

  目前,武鄉縣圍繞紅色資源,打造了38個鄉村旅游村。“我們希望通過紅色旅游,讓紅色文化全民普及、全域覆蓋,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傳承。”李文忠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4日 12 版)

(責編:鄧志慧、王欲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