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西三江縣攻堅最后的貧困堡壘

產業興起來 群眾富起來(脫貧攻堅一線)

本報記者  龐革平  李  縱
2020年09月04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作為全國52個挂牌督戰的貧困縣之一,到去年底,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還有6931個貧困人口尚未脫貧、27個貧困村尚未摘帽。如何啃下最后的硬骨頭?三江縣干部群眾凝心聚力,盡銳出戰,咬住穩產業、保就業等關鍵環節,確保未脫貧戶如期脫貧、已脫貧戶不返貧。

  千方百計造飯碗,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沒想到能在家門口找到活干,一個月能掙3500元工資,往后的生活有盼頭了。”包竹青邊忙著手裡的活計邊說。

  告別山溝溝裡的木板樓,住上縣城南站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房,包竹青臉上的笑容一天天多了起來,“有了穩定的工作,‘貧困帽’終於甩掉了。”包竹青說。

  作為安置點產業園引進的扶貧企業,廣西聚米電子科技公司董事長譚錦祥介紹,公司招聘了100多個貧困戶,下一步還有200個崗位將要推出。

  搬得出更要穩得住。南站社區累計有易地扶貧搬遷人口2萬多人。“穩就業是穩定脫貧的關鍵。”社區第一書記吳海源說,為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社區千方百計發展產業,依托茶產業優勢,建設了萬畝茶葉扶貧產業園,解決了許多貧困戶就業。

  “搬到新家后就在這邊務工,每天能掙150元。”貧困戶王善軍說,他每天和大家一起在山地種茶、施肥,活不累,收入穩穩的。今年以來,茶園共吸納787個貧困勞動力務工。茶園達產后,將按照戶均1—2畝的標准分配給貧困戶,由合作社統一管護,讓大家穩定增收。

  外出就業、就近就業、自主創業多措並舉,三江縣初步構建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就業扶持體系。截至目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中,5691戶有勞動能力的落實“一戶一就業”,無勞動能力的全部納入低保兜底政策范圍。

  消費扶貧解賣難,產業脫貧有保障

  穩定脫貧,發展產業是基礎。今年以來,受市場低迷、流通不暢等因素影響,三江縣茶葉銷售受到一定影響。

  “茶產業是縣裡的扶貧主導產業,覆蓋75%以上的貧困戶。為了幫產業渡過難關,我們整合1000多萬元資金,扶持茶企復工復產、茶青收購、茶葉加工、流通銷售等,打通茶業產銷鏈。”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潘玉萍說。

  攤青、殺青、揉捻、解塊……在三江春茶廠,機器轟鳴、人員穿梭,茶廠負責人蔡月琴說:“工廠機器每天從早開到晚,茶廠活了,茶農收入就穩了。”

  “深圳出入境邊檢總站在我們村購買了2000斤紅薯、1000多斤土豆,前一段時間收購了全村所有的茶葉,有了對口幫扶,產品銷售不愁。”同樂苗族鄉歸美村黨支書陸通華說,消費扶貧調動了鄉親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今年全村紅薯種植面積達300多畝。

  布央村從曾經的貧困村,變身為戶均3畝茶葉的富裕村。如今,在布央村,游客吃著百家宴,喝著侗家米酒,跟侗家人一起跳多耶舞,這裡以茶葉種植、制作、加工為基點,在茶園間建設旅游步道、茶園農宿,闖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發展的脫貧新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4日 18 版)

(責編:鄧志慧、王欲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