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痴迷南岳抗戰歷史

2020年08月31日09:35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新華社長沙8月20日電(記者白田田)窗外陽台上,藤蔓繁茂,幾經枯榮。八旬老人曾瀛洲正是在這靠窗的書桌邊,寫下了上百萬字的抗戰歷史“手抄本”。

  曾瀛洲1939年出生於湖南衡陽南岳。20年來,他走遍大江南北,搜集整理抗戰史料。手稿、筆記、剪報、復印件等各種資料,摞起來有1米多高﹔他編撰的6本抗戰書籍,總計約150萬字。

  時間回溯到1999年,曾瀛洲退休了,他沒有選擇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萌生了一個讓自己心潮澎湃的想法:挖掘塵封的南岳抗戰歷史。

  曾瀛洲老人在翻閱南岳抗戰史料。

  “南岳衡山是一座抗戰名山,但很多故事隨著時光的流逝被人們淡忘了。”曾瀛洲說,作為經歷過戰爭歲月的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不讓歷史出現斷層。

  抗戰史料散落各地,浩如煙海。曾瀛洲和老伴曠滿春從鄰近的衡東縣檔案館、湖南圖書館開始,不斷擴大搜尋范圍,一直到桂林、上海、北京、重慶等地。

  曾瀛洲總結出不少史海鉤沉的方法,他形容為“大海撈針”“順藤摸瓜”。每到一地,凡是看到和“南岳”“衡山”“抗戰”相關的東西,他便兩眼放光,如獲至寶。

  2002年開始,在南岳區史志部門的支持下,曾瀛洲一邊繼續在各地搜集史料,一邊利用在家的時間,整理資料,匯編成書。

  他住在南岳區老街上的一棟舊式小樓,紅漆地板、杉木書櫃,全是歲月雕琢的模樣。書房裡,堆放著各種資料。站在陽台遠望,可見秀美的衡山群峰。

  早上8點,曾瀛洲吃完早餐便伏案工作,平均每天七八個小時。方格稿紙,寫滿了一頁,又一頁。一本書的編撰,從初稿、謄正稿到校對稿,他總是反復修改,力求史實准確、表達生動。

  近些年來,老伴曠滿春摔壞了腰,生活難以自理。盡管家裡雇了保姆,但到了晚上,照顧老伴的重任還是落在曾瀛洲身上。他時常寫作到深夜11點,擱下筆,扶老伴起床如廁后,自己再洗漱、睡覺。有時,腦海中冒出好構思和好句子,他又趕緊起身,在本子上記下來。

  20載筆耕不輟,曾瀛洲主編了6本抗戰主題的書籍,包括《抗戰中的南岳》《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等。

  在他的筆下,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的歷史被生動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很多南岳本地人方才知道,抗日戰爭爆發后的1939年至1940年,國共合作共同舉辦過三期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周恩來、葉劍英等曾來此授課、演講。

  曾瀛洲老人在介紹南岳的一處抗戰遺跡。

  近日,記者跟隨曾瀛洲來到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辦學舊址。原來的建筑群,隻殘存最高處一棟磚混結構的會議樓,青磚斑駁,屋頂、樓板坍塌。據了解,這處舊址的修繕工作,已經列入有關部門的計劃。

  “當年上大課時,學員們坐在山坡挖成的台階上,教官在山坡底下講課——那真是一段風雲際會的歷史啊。”曾瀛洲指著腳下已被樹木、雜草掩蓋的地方,仿佛置身於歷史現場。

  近幾年,衡陽市南岳區大力發掘抗戰文化、推進紅色旅游。曾瀛洲成了“宣講員”,多次“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最近,他又忙著南岳紅色文化陳列館的布展。從序言撰寫到史料陳列,他忙得不亦樂乎。

  “神州大地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悲壯歷史,仿佛展現在我的眼前。”曾瀛洲翻開他的歷史“手抄本”說,牢記抗戰歷史,是為了緬懷革命先烈,也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

(責編:梁秋坪、王欲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