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全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讓文明融入城市血脈(社會治理在身邊)
核心閱讀
今年以來,河北廊坊瞄准薄弱環節,全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解決房齡老化、屋頂漏水等居民生活難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通過治理河道、植樹增綠等措施,美化生態環境﹔提出標准化建設方案,讓農貿市場面貌煥然一新﹔規劃布局停車位,有效緩解亂停放和交通擁堵問題……多項舉措並舉,大力推進文明創建常態化。
“現在停車講規矩,臨街餐飲小店不再往外亂倒污水,城市植樹增綠,呼吸都清爽多了,更喜歡在街上散步了。”56歲的廊坊市民王素娟在榮福道附近居住了20年,提起街頭巷尾面貌的變化,臉上洋溢著笑容。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風景。今年以來,河北廊坊全力推進社區創建、規范停車秩序等六大“圍點攻堅”,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五大提升行動”,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針對創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大力推進文明創建常態化。
【鏡頭一】
地點:永躍裡小區
推進改造提升
解決居民難題
建於20年前的永躍裡小區,是廣陽區新安裡社區的一個老舊小區。隨著房齡老化,屋頂漏水、下水道堵塞、牆面老化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居民的生活。
針對居民群眾的難點、堵點,廊坊統籌完善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注重精細化管理,積極回應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補齊民生短板。近年來,廊坊在全市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不少“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走進永躍裡小區,硬化后的路面干淨整潔,樓體牆壁、小區展板粉刷一新,各種彩繪圖案以及黨建、創城、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宣傳展板,吸引了不少小區居民駐足觀看。樹蔭下乘涼,長椅上休閑,倍感舒適清新。
【鏡頭二】
地點:御龍河畔
淤泥清兩岸綠
景觀美生態興
初秋的夜晚,沿著廊坊市區御龍河河邊漫步,燈光映襯下,清澈的河水與河畔古建筑交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
開挖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龍河支流(半截河),是一條排瀝河道,堤岸年久失修,部分河道已不成形且有大量泥沙淤積。經過多年綜合治理,河道清淤、兩岸路面硬化綠化,今日一展新容顏,休閑與景觀相結合,集功能與生態於一體,成為自然資源與城市活力相統一、環境修復與城市特色相融合的標志風景。
多年來,廊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城市生態建設,植樹增綠。廊坊的每條街巷、每個角落,都滲透綠意,每個綠色符號都融入文明創建元素。
【鏡頭三】
地點:新春明市場
一改“臟亂差”
寬敞又明亮
“這是您要的鯽魚。”新春明市場中的一家水產攤位前,攤主白雪正忙著給顧客稱魚。在周邊賣水產10余年,說起環境的變化,她總是滔滔不絕。
日前,廊坊對新春明、艾禾豐、群安街等農貿市場提出標准化建設方案,對屋頂牆面進行了修補粉刷,將蔬菜區、熟食區、水果區等各區域標識統一﹔把圍擋、LED燈管、廣告牌匾全部更新,讓舊農貿市場一改“臟亂差”,變身為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整潔有序、寬敞明亮的“超市”。同時,廊坊市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市場秩序、消防設施、衛生保潔的工作力度,讓百姓“菜籃子”拎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鏡頭四】
地點:停車場
告別“亂停放”
規范又通暢
走出農貿市場,大門口停車位整齊劃一。“過去,停車場亂停亂放,堵路又堵心。現在,這些新劃的停車位,通暢有序,心裡舒坦多了。”家住市區金源麗都小區的居民趙帥說,如今,市區車輛亂停亂放引起的通行困難和交通擁堵已有效緩解。
“停車難”是城市面臨的難題。今年以來,廊坊相關部門按照應劃盡劃、能劃盡劃、見縫插針、規范有序的原則,在市區主次干道、居民小區、公共場所、商戶門前等區域實地考察、綜合分析,傾聽群眾呼聲,新施劃3萬多個停車位,居民停車完全可以做到“順向、入位、頭齊”,通行更順暢,出入更安全。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廊坊還開展了1057項爭創活動,全市上下一心,凝心聚力,真正實現了“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創建”。
如今,信步廊坊市區,車輛有序通行,社區文化豐富多彩,文明禮讓的暖心畫面,不時出現在眼前,文明之風正融入城市血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31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