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這個詞太暖心了!”(新春走基層)

![]() |
張國安將快件裝上車輛。 |
開欄的話
冬止陽生,年味漸濃。即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派記者探訪各行各業,反映基層民生,書寫每一個追夢人努力奔跑的故事,展現一個充滿繁榮發展活力的中國。敬請關注。
1月15日,清晨6點半的北京,天還未亮,室外氣溫零下7攝氏度。身著黑色工服的張國安一個健步躍上貨車車廂,把包裹小心翼翼地遞給同事,生怕有一絲損壞。
每日數次的卸貨裝車、按區派件,張國安早已將工作要領爛熟於心。這位北京上地三街順豐速運營業點的快遞小哥當過兵,2010年退伍后想找個活兒補貼家用,聽說快遞掙得多,便來到北京做起了快遞小哥,這一干就是10年。
“首都最美勞動者”“河北最美農民工”“集團優秀收派員”……這一張張榮譽証書是張國安的周年考核“成績單”。近日記者就跟隨他的腳步,走進快遞工作一線。
一個小時緊張的分揀后,張國安簡單吃了口飯,便開始了第一趟送貨。“從現在到放假前這十天,都屬於春節高峰期。現在群眾越來越喜歡網購年貨了,春節高峰的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張國安邊開車邊跟記者說,最近他每天都要5點半出門,到家的時候都臨近晚上12點了。“雖然比平時忙點,但我們的收入也更高了,想想就不覺得累啦。”
自2010年成為快遞小哥以來,張國安一直負責上地6個片區的快遞服務,包括了4個社區共70多棟居民樓、一所大學以及一個科技園區。這麼大的區域每日要配送的快遞有上千件,而所有送取工作都由張國安擔任組長的7人小組負責,團隊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讓組員能更高效配送快遞,張國安自費購買了一輛二手面包車,主動肩負起往返營業點取貨的任務,這樣可以節省出其他人的時間。“晚上自己的活干完了,要是哪邊快遞還沒送完,我們就互相搭把手,幫著一起送。”張國安略顯羞澀地說。“工作嘛,不能總抱怨,總得有人做出犧牲。”
現在,張國安跟他的組員平均一個月可以送貨1萬件,“雙11”時甚至可以做到一天送貨1000件,畢業季與開學季時運送的快遞要裝十幾車才能拉完。
車剛剛停穩在北京體育大學校內快遞站,便有許多學生湊上前詢問張國安寄快遞的事宜。而在幾年前,張國安的快遞生意遠沒有現在這麼紅火。起初學生們都認為順豐的價格高,寄件量很少。為了拓展客戶資源,他默默練就了“手感稱”的絕活。
何為“手感稱”?就是徒手感知重量。張國安通過“手感稱”報出的物品重量,誤差可以控制在0.3公斤以內。“我就是細心了一點,牢記不同尺寸快遞箱的重量,再有意識地了解各種物品的一般重量。然后告訴顧客這份快遞的大約價格,給人一個心理預期。”這樣的交流既省時又省力,很快張國安就因為報價准、服務好,找他發快遞的學生越來越多了。
在張國安看來,想做一名合格的快遞小哥,服務顧客是第一要義。“客戶不滿意,那我們的工作就沒有任何意義。”據他回憶,在六七年前的一個冬天,有位收件人的電話一整天都未打通。直到凌晨1點,這位收件人打電話告訴他,自己要趕凌晨4點多的飛機,而快遞裡恰好就是她的護照。聽到這,張國安二話沒說,立刻騎上電瓶車返回站點,將護照順利送至收件人處。他回來后,沒過多久,第二天的工作又開始了。
“我們都喜歡這份工作。因為這並不是單純的體力勞動,它還能教授我們許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張國安拉著推車憨厚一笑。快遞小哥踏踏實實收貨,勤勤懇懇送件,換來的是全社會的貼心問候。
“我們現在還有一個特別好聽的稱呼——快遞小哥,這個詞真是太暖心了!這代表了全社會對我們這個職業的尊重。”說到這裡,這個外表嚴肅的漢子卻流露出別樣的溫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