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四川設立公益性集體商標助力精准脫貧

革新村的柚子俏了(三大攻堅戰  各地在行動)

本報記者  林治波  王明峰
2019年12月27日05: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川東北,入冬時節。山坡上、田壩中、院跟前,黃澄澄的果實綴滿枝頭,香氣四溢。龍安鄉革新村的柚子熟了。

  “快來嘗嘗!”三組貧困戶龍成民正摘著柚子,看見第一書記金達芾帶人來收貨,趕忙招呼。

  “真甜。”金達芾掰點果肉嚼了嚼,“今年你家柚子都訂出去了。”聽了這話,龍成民笑得更燦爛。

  龍安柚,因產於四川廣安的龍安鄉得名。它皮薄肉多、酸甜可口,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証,被當地作為特色產業推廣,革新村也動員村民種了800多畝。“我們村是貧困村,當初引進龍安柚,原想作為脫貧產業,沒想到種出來卻賣不動,村民怨氣很大。”村支書楊盛榮說。

  去年初,金達芾到革新村任第一書記。親眼看見遍地爛柚,他決定幫鄉親們找銷路,“你們負責種,我來負責賣!”

  貧困地區農產品與市場對接不暢、流通成本高。化解金達芾苦惱的是省裡一項創新舉措:2018年4月,四川省創新扶貧產品銷售體系,設立“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貧困村產品都可申報。申報成功后,在政府推薦下可優先進餐企、進超市、進機場、進機關、進社區、進網絡銷售……

  龍安柚成功“搭車”。“貼上扶貧商標,政府大力推廣,市場很青睞。”金達芾說。

  龍成民當年就嘗到了甜頭。“去年1000多個果子在網店上3天賣光,收入6000多元。”龍成民樂了,柚子樹真的成了“搖錢樹”。

  革新村抓住時機組織全村24戶貧困戶入股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名義開設電商小店,統一收購、銷售龍安柚等農產品。“原來三五毛一斤賣不脫的柚子,現在至少可賣5塊一斤。精品柚——4個兩斤半的,最高可賣88元。”據楊盛榮統計,去年共網銷3000余單,78戶柚農受益,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依靠“扶貧”,而不依賴“扶貧”。革新村在參與四川扶貧集體商標的同時,注重自有品牌培育,不斷提高品質,倒逼農民樹立市場意識,務求實現“打上扶貧商標賣得好,摘下扶貧商標賣得掉”。

  村民們的思路越來越活泛。柚花制茶,幼果加工柚枳實,次果做柚麻餅﹔還有剁椒醬、土雞蛋……革新村能賣的東西越來越多。

  如今,像龍安柚一樣,“四川扶貧”商標已使3323個扶貧產品成功對接市場,實現銷售額51.35億元。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7日 01 版)
(責編:李楓、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