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成都市雙流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辦事提速度 服務零距離

本報記者  王明峰
2019年12月24日05: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四川奧希特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從項目報批到建成投產,僅用了1年時間。“我們是中電熊貓的配套企業。雙流區政府為我們落戶專門開通了綠色通道,雙流西航港開發區管委會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為中電熊貓以及相關配套企業服務的工作小組。”公司總經理王雷表示,正是當地政府部門政務服務效率高,才讓企業迅速投產。

  成都市雙流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服務企業的精准性、時效性和可及性,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創造力、促進企業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區新增市場主體超1萬戶。

  巧做加減乘除 行政審批提速

  8月1日下午,成都翰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羅平春在雙流區政務服務大廳順利辦結了開辦企業所需的營業執照、公章、稅票等系列手續,全流程總共不到4個小時。這標志著雙流區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達到“國際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前沿水平(0.5天)。

  雙流區不斷在優化服務上做“減法”。通過在雙流區政務服務中心、空港自貿企業服務中心開設企業開辦綜合窗口,將企業開辦環節精簡至3個,全部申請材料從8份壓縮到5份以內,企業僅需提交1套資料即可完成全部手續。

  在服務措施上做“加法”。拓寬服務方式,提供延時服務、幫辦代辦等組合服務。在全省率先打造“不打烊”“互聯網+政務服務”自助體驗區,向各鎮(街道)投放49台政務服務一體機。

  在提升效率上做“乘法”。部門聯動,靠前服務,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工業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至63個工作日,非工業項目縮減至79個工作日。

  在消除障礙上做“除法”。對審批事項環節、要件等進行清理,升級編制“一窗通辦”標准化表單,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

  目前,112項涉企審批事項下沉至產業功能區,93%以上審批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建立綠色通道 為企業排憂解難

  如何加強政府與企業的互動交流,建立政企對話的綠色通道?雙流從“一杯咖啡”開始了革新。

  雙流創新開展“企業咖啡時”活動,由區政府主要領導會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面對面接待企業,為企業答疑問、卸包袱。

  在濃郁的咖啡香味中,政企面對面輕鬆對話。企業提出的問題都逐一記錄在台賬上,能夠及時處理的當場給予回復﹔不能現場解決並需要多部門協調的企業訴求,則會進入“調處機制”﹔區行政審批局根據企業訴求對相關單位進行網絡派單,限時回復。

  截至目前,“企業咖啡時”活動共開展91次,通過主活動、子活動、熱線電話等渠道累計收到企業訴求748件,已辦結722件,辦結率96.52%,滿意率97.18%。

  另外,雙流區創新建立政府首席服務代表和企業聯絡員制度,精選了123名“政府服務生”和745名企業聯絡員,收集企業的痛點,線上線下多管齊下解惑答疑、服務企業。

  今年7月18日,雙流區聘任了22名“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特邀監督員”。這批監督員將組成雙流營商環境的“觀察團”“評議團”“智囊團”,積極聽取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對象對營商環境改革的意見建議,形成發現問題、整改問題、源頭治理的工作閉環。

  服務事項下沉 家門口能辦事

  8月8日,餐飲店老板邱大國在黃甲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成功辦理領取了招牌設置許可証,這也是雙流區基層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發出的第一張招牌設置許可証。

  自2018年9月以來,雙流區將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等工商登記審批事項下沉到鎮(街道)后,已累計為1.4萬余戶市場主體設立登記提供了便利,有效服務了企業群眾“家門口”辦事。

  今年6月底,各鎮街綜合便民服務中心陸續刻制和啟用新的“審批服務專用章”,代替鎮(街道)行政公章、人社和殘聯等有關事項用章,解決企業、群眾蓋章“多頭跑”等現象。

  黃甲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鐘翠玲說:“群眾辦理天然氣戶名變更業務,以前走完所有流程需要兩個工作日,如今隻需要十幾分鐘就能快速解決。”

  目前,下沉鎮(街道)事項共計101項。人社、民政等部門單位入駐各鎮(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辦理相關事項,個體稅務登記下沉至東升、九江、西航港、黃甲4個街道辦理。

  雙流區還創新編制《辦事指南二維碼合集》,企業和群眾可通過掃描事項“二維碼”查詢全區938個許可服務事項和52個“主題式”審批服務事項辦事指南,525項審批服務事項可進行網上預審,實現“一碼通”。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4日 14 版)
(責編:白宇、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