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6年調水40億立方米

清清南水到 齊魯日子好

本報記者  潘俊強
2019年12月17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這幾天,劉宗柏很忙。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台兒庄泵站管理處的負責人,他帶著員工做開閘提水北上的最后准備。

12月11日上午9時起,兩台水泵機組陸續開啟,南水越過閘門,進入韓庄運河輸水干線,一路向北滋潤齊魯大地。台兒庄泵站是南水進入山東的第一站,本年度計劃調水7.03億立方米。

曾經,南四湖少水干旱,如今,南水入湖,挨著南四湖居住的朱果子成為微山縣南陽鎮一家農家樂的老板。“夏賞荷花採蓮,冬看斜陽水景,游客多,日子好著哩!”他說。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自2013年11月15日通水以來,累計調入山東省水量大約40億立方米。在山東,已有棗庄、濟寧、濟南等12個市調引長江水,61個縣(市、區)受益。2014年以來,面對膠東4市降水持續偏少等問題,山東統籌組織南水北調、引黃濟青、膠東調水工程向膠東4市實施抗旱應急調水。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汛期調水,為膠東地區的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

登上南四湖濕地棧道,鳥兒不時從蘆葦蕩中飛起。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微山縣分局干部王雲介紹,當年南四湖被污染成“醬油湖”,魚蝦基本絕跡,如今再現清波蕩漾。2002年東線工程建設啟動時,為保一渠清水北上,山東率先出台了針對南水北調治污的地方性法規,發布實施嚴於國家標准的《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對沿線城鎮污水處理廠實施升級改造。“污水處理之外,還增加濕地濾污。”王雲說。經過多年治理,南四湖已恢復魚類近百種、鳥類205種、水生植物78種,南四湖支流白馬河還發現了對水質要求極高的桃花水母。

良好的水環境離不開水源補給。2014年,南四湖遭遇大旱,湖區蓄水不足往年同期的兩成,水位降至2003年以來最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長江向南四湖實施生態應急調水,歷時20天,入湖水量達到8000萬立方米。

不僅抗旱補水,該工程還助力沿線防洪排澇。今年夏天,受台風“利奇馬”影響,棗庄市台兒庄城區因排澇能力有限,防汛形勢嚴峻。“我們根據指令趕緊開啟機組,進行排澇作業。”劉宗柏說,這是南水北調東線台兒庄泵站建成以來,首次為城區排澇。

6年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已成為滋潤齊魯大地的供水要道。在上個月底,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在山東臨清開工建設,未來京津冀地區將通過從山東繼續向北延伸的新輸水渠道用上長江水。

本版制圖: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7日 14 版)

(責編:梁秋坪、鄧志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