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探索建立全方位服務體系
幫一人就業 暖一個家庭(改革落實在基層)
今年,苗國梅已經幫社區內7名待業人員找到工作。而她本人,兩年前也是一名下崗工人。
2017年7月,40多歲的苗國梅到社區干起了就業專干,“針對40歲以上待業人員年齡偏大、技能低、就業難的實際,我們先后開發社區綜治、保潔等10多類崗位,兜底安置解決各類困難群體4717人。”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侯舜元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15年6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這次會議強調,要鼓勵地方和基層在教育、就業、醫療、社會治理、創新創業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方面積極探索。
蘭州市城關區地處西北內陸經濟欠發達地區,常住人口多達143.65萬人,外來流動人口近45.21萬人,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同時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匹配,“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
針對就業服務的難點,2011年起蘭州市城關區打造“民生就業360”品牌,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覆蓋、一站式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侯舜元介紹,“3”是對有培訓意願的人員100%培訓,對就業困難人員100%援助,對零就業家庭100%消除﹔“6”是建立職業培訓機制、創業帶動就業機制、失業預警機制等六大長效機制﹔“0”是在就業服務工作中做到零距離、零差錯、零投訴。
為提高勞動力供需匹配度,城關區就業服務中心以大數據思維為引領,精准採集失業者信息和企業用工信息。“我們以區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成立25個街道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所,並配備了299名就業專干。”侯舜元介紹,當地還與58同城合作,對方定期、免費提供企業用工信息。
像苗國梅這樣的就業專干,要不定期深入轄區樓院、企業、個體工商戶調查摸底。“我們的工作是對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特殊困難家庭進行登記,對失業者要做到失業原因清、家庭情況清、擇業意向清、收入水平清、收入情況清。”苗國梅說。目前城關區已基本建立起轄區失業者和用工企業的數據庫,並不斷補充、完善,在求職者與招聘企業之間架起“高速公路”。
此外,城關區統籌區、街道、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建立“四位一體”培訓模式,為有意願的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每年培訓各類人員過萬人。“不論是不是城關區戶籍,隻要想學都可以來。”侯舜元說。
開了20多年大貨車,蘭州市皋蘭縣九和村村民辛紅先去年把車賣了,“開了這麼多年車,落下了嚴重的頸肩腰椎疾病。”
飯碗沒了,全靠妻子賺錢養家,辛紅先“抹不開面兒”,他聽說城關區有免費的按摩養生課,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坐20多公裡公交車來上課,“一節課沒落,踏踏實實學了一個月。”
今年9月,辛紅先和朋友在城關區九州中路開了一家按摩店,“開門紅,第一個月就賺了1萬多元!”
培訓扶上馬,政策送一程。去年以來,城關區認定14家省級孵化基地、21家市級孵化基地、21家區級眾創空間,累計吸納就業3000余人,成功孵化近100個創業項目,並為之減免稅費近500萬元。
2008年回到蘭州,竇艷開辦了一家從事財稅培訓的管理咨詢公司,員工僅3人,多年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2016年,她搬進了城關區華源文化產業園,一年隻要交3000元工位費,“水電、寬帶費全免,公司運行成本大幅下降。”園區牽線搭橋,竇艷結識了更多客戶,業務量節節攀升:公司成立之初,一年開一次培訓班,人數不過五六十人,現在每月都開班,每年培訓人次近千人。
“幫助一人就業,溫暖一個家庭。”蘭州市城關區委書記武和謙說,“民生就業360”立足點在就業,用力點在服務,著眼點在基層,核心是增量和提質。目前,“民生就業360”已走過9個年頭,累計幫助超31萬人次實現就業。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3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