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發力,農民工技能升級——
“手藝過硬,就能登上大舞台”(身邊看“六穩”(15))
2019年12月08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白天,從早忙到晚﹔夜裡,捧起書本學到深夜。張波終於拿到了心心念念的電工職業資格証,這張証書讓他開啟了新的職業生涯。
從當水電工到管設備,再到“管人”,張波在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總承包公司成長為“工匠級”技術員,是管理幾十人的機電工長,不僅能實操多種水電機械設備,還要給大家講安全培訓課。
這個普通農民工的勵志故事背后,是穩就業政策的有力支撐。
穩就業,先要穩企業。公司項目部經理夏正林說,減稅降費讓越來越多企業輕裝上陣,就業存量穩下來﹔改善營商環境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就業增量生出來。
夏正林一直關注用工形勢變化:“目前正推動勞務企業轉型,發展木工、混凝土工、鋼筋工等。根據優惠政策,企業轉型后,稅收負擔大幅降低。今年,公司用工數量增加了8.7%。”
穩就業,還要提升職工技能。夏正林說,如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層出不窮,勞務企業正順應轉型需要,培育新型產業化工人,企業通過工地夜校、技能培訓班、勞動競賽等提高農民工技能。
“隻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端牢飯碗。”在張波看來,當前建筑行業熟練技術工人稀缺,產業升級倒逼技能提升,推動農民工加快向技術型、知識型工人轉型。
“現在,我的飯碗更穩了,‘含金量’也更高了。”張波介紹,公司正在加強柔性管理,農民工的福利待遇和晉升渠道大為改善:房間裡有空調、暖氣,飲用水等設施越來越齊全﹔經常開展子女工地行、集體婚禮、集體生日等活動,讓農民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請來大學教授和行業專家“傳幫帶”,農民工考了職業資格証書,還能拿獎勵、獲晉升。
最近,張波正琢磨著把學到的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用到機電設備管理中。張波對未來蠻有信心:“建筑行業要求越來越高,隻要咱手藝過硬,就能登上大舞台!”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08日 01 版)
(責編: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