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2019年11月21日08:26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世紀50年代,一首歌曲《老司機》唱遍城鄉。歌裡寫的正是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司機的故事。當時,在我國的公路上,就像開辦“萬國汽車展覽”,行駛著上百種不同牌號的汽車,但是卻沒有一種是我國制造的。

為改變這種現狀,1949年12月,開國大典的余音未消,毛主席便啟程前往莫斯科,既是為了中蘇結盟,同時也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爭取外援。

毛澤東在訪蘇期間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廠,當看到一輛接一輛的汽車駛下裝配線時,當即決定新中國也要有這樣的汽車工廠。

在與斯大林會談的兩個月后,中蘇政府簽下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同時商定,由蘇聯援助中國建設第一個載重汽車廠。

當時,蘇聯專家曾表示,中國的第一個汽車制造廠,應像蘇聯的斯大林汽車廠一樣,放在首都或首都附近,國內許多人也有相同的想法。

但主管全國經濟工作的陳雲認為,北京附近無法在近期解決生產汽車所必需的鋼鐵、木材以及電力等原材料,運輸也成問題。

經過反復討論,陳雲最后把目光鎖定在了位於吉林腹地的中心城市長春。1951年1月3日,在長春建廠的建議獲得中央批准。

1953年,毛澤東簽發《中共中央關於力爭三年建設長春汽車廠的指示》,同時,建設新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被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中。

1953年7月15日,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典禮舉行。毛澤東親筆題詞的“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漢白玉基石被安置在場地中央。

奠基儀式后,一汽工程正式上馬,成千上萬的建設大軍開始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到了1956年初,汽車已經進入最后試制階段,如何命名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政治局會議上,朱老總說:“既然我們的部隊叫解放軍,那麼我們生產的汽車也就叫'解放'吧。”就這樣,在毛澤東的贊同和支持下, 中國人自己生產的首型汽車有了這個響當當的名字——“解放”。

1956年7月13日是一個改變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日子,由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輛汽車——CA10型解放牌卡車緩緩駛下了裝配線。

這一天,是汽車城的節日。12輛新下線的解放牌汽車,浩浩蕩蕩駛上長春街頭。沿途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成千上萬的人站在道路兩旁,爭先恐后地目睹國產汽車的風採。

有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坐在汽車腳踏板上激動的說:“我這輩子頭回聽說中國能制造汽車,我這回坐上中國制造的汽車了,我這個心情,不知道怎麼美了。”

排在最前面這輛解放牌汽車的司機名叫馬國范。當得知自己被選定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的司機時,他激動的又剃頭又刮臉,他所表露出的幸福心情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靈感,歌曲《老司機》應運而生。

歌中唱到:“五十歲的老司機我笑臉揚, 拉起那個手風琴咱們嘮嘮家常, 想當年我十八就學會了開汽車, 擺弄那外國車我是個老內行, 可就是沒見過中國車啥模樣, 盼星星盼月亮, 盼的那國產汽車真就出了廠喲嗬嗬……”這首飽含充滿激情與幸福歲月的歌成為了那個年代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解放”牌卡車的誕生,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制造汽車的歷史,中國汽車工業也終於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跨越。1956年10月,解放牌卡車參加了國慶閱兵式,隨后在天安門廣場展出,引發萬人參觀。

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10年裡,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而且實現了重型卡車、轎車、高級轎車、輕型卡車、越野車等車型的全系列自主生產,中國人終於圓了自己生產國產汽車的夢想。

(責編:於子青、王政淇)

相關新聞

特別策劃

    壯麗70年
    記者再走長征路
    對話兩代體育人
    大國小家70年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