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朴誠勇毅傳家風

本報記者  范昊天
2019年10月28日05: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湖北紅安縣城關鎮民主街上,商鋪林立,車流不息。一個由三排青灰色磚房組成的規整院落靜靜坐落於此,這便是董必武的故居。

  走進董必武故居紀念園,大門左手邊寫著“董恆豫米行”,右手邊寫著“董恆豫醬菜鋪”。解說員汪倩告訴記者,1886年董必武出生時,一家人的收入主要靠大伯、二伯經營醬菜鋪,后來家裡又開了“粜米店”。屋內復原了當年董家賣醬菜、買谷粜米的場景。

  院中石榴樹下有一組銅雕——《慈母教誨》。董必武小時候,為補貼家用,母親蔡氏常常一邊坐在石榴樹下紡線,一邊教導董必武。父親董基文曾被聘任縣勸學所所長,因不願與他人同流合污,隻干了幾個月就棄職從教。

  “董家家境清貧、家風淳朴,給董必武很深的影響。”汪倩介紹,他從事革命活動后,創辦私立武漢中學,作為校訓的“朴誠勇毅”便源於董家祖訓。

  中間一幢建筑,正房6間,分別為堂屋、董必武大伯、二伯、四叔夫婦和董必武父母居室,以及董必武青年時期的居室。董必武故居紀念館館長袁英介紹,2013年6月,當地對董必武故居進行了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新建了陳列室、董必武詩碑牆等。2016年3月,全新的董必武故居紀念園正式對外開放。

  董必武故居陳列室分為“家世·家風”“成長·成才”“親情·鄉情”三個單元,看著牆上一幅幅繪畫、照片和文字等,能夠感受到這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良好的家風家訓和嚴格要求子女親戚、決不搞“特殊化”的高風亮節。

  “新中國成立后,一些親屬找他幫助解決工作、升學以及購買拖拉機、鋼材等。但董老一律加以拒絕,並諄諄教育他們:‘我受黨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參加國家領導,是各項政策制定的參加者,也是維護者,決不能利用職權給自己的親屬批物資。”袁英說,董老曾囑咐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許以他的名義在任何部門搞特殊化活動﹔不許接受禮物……

  “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在故居北部院牆的內、外側,鑲嵌著60多塊石碑,精刻董必武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書法手跡。這首《九十初度》,見証他一生無悔的追求。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8日 15 版)
(責編:白宇、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