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關鍵詞:經驗  借鑒

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范例(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機遇篇④)

本報記者  李嘉寶
2019年10月19日10: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3月20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嘉賓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意讀者會上觀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新華社記者 鄭煥鬆攝

  “中國發展的成功,提振了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富民強的信心,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提供了經驗和借鑒。”白皮書深刻闡述了中國發展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義。

  “白皮書想要表達的意思簡單明了: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肯尼亞《星報》言簡意賅地指出。

  精准扶貧、制度創新、改革開放、可持續發展、加強執政黨建設……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一系列“中國味”十足的治國經驗漂洋過海,照亮全球治理之路。如今,越來越多國家正從中國發展中得到啟迪,覓得機遇,激發信心。

  

  中國啟示:立足國情走自己的路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這是蘊藏著獨特治理密碼的中國智慧。正如白皮書所說,中國發展的最大啟示,就是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既要借鑒別國經驗,更要立足本國實際,依據自己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決定。

  “發展中國家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過去70年裡,中國走了什麼道路才取得了如此成就?”肯尼亞《星報》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中國沒有乞求援助、坐等饋贈。中國依靠的是一種開拓精神,根據本國的實際條件和經歷,進行大膽的試驗。在借鑒其他文明成就的同時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西方人總是給你規定一個模式,隻能照搬﹔但你們說,千萬不要照搬我們的模式,而是要實事求是。有幾千年文明史的國家才能講出這樣的話。”加納前總統羅林斯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在70年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始終堅持不唯書、不唯上,始終堅持從具體國情和當前發展階段出發,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中國以自身的發展告訴世界,現代化道路不是一道單向選擇題。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坦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成就証明,經濟成功與政治穩定,可以不按西方的體系來運行。

  “我們需要研究中國,並向中國學習。”巴西瓦加斯基金會巴中研究中心負責人埃萬德羅·卡瓦略認為,中國共產黨循序漸進,基於事實作出決策,這是科學的發展方式。“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學習借鑒,這是擴展構建文明社會的一條有效路徑”。

  中國道路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來自哪裡?南非執政黨非國大自由州省主席薩姆·馬西尼尼認為,中國有一套從實踐中得來的理念和理論,這得益於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証了政策的執行力和延續性,維持了穩定的發展環境,帶來了國家長治久安。

  德國東亞問題研究學者卡羅琳表示,“中國共產黨並不是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描述的那樣,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抽象符號,而是在不斷進步。中國共產黨有驚人的學習能力,可以博採眾長。”

  中國經驗:破解發展赤字的良方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世界目光聚焦東方。從經濟發展到社會治理,從民生改善到生態保護,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研究、思考中國經驗,尋求破解本國發展赤字的良方。

  “無論從速度還是規模,中國的經濟轉型之路和經濟發展成就都令世界矚目。”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網站刊文稱,“近年來的政策或措施顯示,中國更加重視增長質量,注重實現創新、包容和可持續增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作為一條通向未來的道路,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秘魯央行執行董事、前外貿旅游部長馬佳麗·席爾瓦指出,“中國一直在加大對創新的投資力度,中國在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秘魯有必要學習中國經驗,大力提升研發水平。”

  英國《金融時報》關注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文章指出,在中國,科學界、政府和農業界三方合作,使得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農業政策可以迅速制定實施。“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農業領域正面臨著氣候變化和需求增長等挑戰。中國經驗可以為他們應對挑戰、發展智慧農業提供捷徑。”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中國持續發力精准扶貧,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中國范例。

  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稱:“中國正致力於在2020年消除貧困。為實現這一目標,這個龐大的東亞國家的各級政府,制定了包括就業、教育、住房和衛生在內的各種方案。南非需要從中國那裡吸取寶貴的經驗。”

  在厄瓜多爾國家警察學院教授聖地亞哥·奧爾韋看來,“中國在制度上致力於更大程度保障人民的權利,向國際社會提供了構建一個更健康、更和諧、更安全的法治社會的范本。”

  “中國建立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調動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同時政府能夠發揮作用,使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發揮出來。”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向本報記者分析,“自力更生發展國內經濟,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並落實到行動上,建立完善具有較好執行力的政治體系,培養全社會團結奮斗的精神,向世界開放、積極融入國際體系等,這些都是中國發展帶給世界的寶貴經驗。”

  中國態度:尊重他國的自主選擇

  “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是每個主權國家的權利。任何國家都不能將自己的模式強加於人,更無權強行顛覆他國政權和政治制度。”白皮書指出,中國將通過深化自身實踐,不斷探索現代化建設規律、國家治理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與各國加強治國理政交流,共享發展經驗,共同實現良政善治。

  “這是中國從自身發展中總結出的深刻經驗,是對新型國際關系的深刻理解。”張燕生評價說。

  白皮書擲地有聲的話語,讓國際社會再次關注到,中國秉持正確義利觀,擺脫了叢林法則的舊思維,摒棄了恃強凌弱的舊邏輯,倡導國家間相互尊重、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新型國際關系。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有關治國理政的經驗交流,每天都在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主動派官員到中國學習交流治理經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暢銷全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好評。蘊含中國智慧的治理理念如春風化雨,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主動學習、借鑒的寶貴經驗。

  在阿聯酋文化與知識發展部部長努拉·賓特·穆罕默德·卡阿比看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阿文版的出版非常重要,豐富了阿拉伯語讀者的閱讀需求。這部著作探討了國家如何實現繁榮,社會如何實現進步。不僅僅是阿聯酋,整個中東地區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取借鑒。”

  “以前,中國人民支持非洲人民反抗外來壓迫、爭取民族解放,今天,我們又在謀求實現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繼續攜手同行。”南非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自由州省主席馬西尼尼表示,“保持南中兩國互利互惠的關系,對我們建設一個繁榮的南非十分重要。我經常囑咐南非年輕人,要不斷向中國學習,將學到的經驗應用到國家建設中。”

  周天勇表示,不干預其他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別國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倡導和平發展、互利共贏、合作共享,這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原則。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指出:“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責編:王欲然、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