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新時代

![]() |
|
江西井岡山——
紅色旅游興起 迎來發展機遇
本報記者 朱 磊
車入江西吉安井岡山茨坪村,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祝福新中國七十華誕的橫幅、喜迎國慶的紅燈籠……扑面而來的火紅,烘托出節日的喜慶。
“紅色,是融入茨坪村骨子裡的顏色。”67歲的羅清梅主動當起了向導,帶著我們參觀了村史館。“過去的茨坪,土坯房、爛泥路。我至今還記得上世紀60年代,第一輛小轎車進茨坪,男女老少都去看熱鬧,結果車陷在泥地裡,靠村民們肩推人拉才出來。到2009年,村子裡還沒幾個人買得起轎車。”羅清梅介紹說,2009年以前,除了少數磚房,茨坪村絕大多數仍是土坯房。2009年,整村規劃改建,政府提供低息貸款,讓家家戶戶住上了多層的樓房。“隨著井岡山紅色旅游的興起,茨坪村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機遇。”
“出租房屋、搞旅游、開餐廳……村裡人均年收入得有5萬多元,現在全村小車就有90多輛了。”一旁的村民周福才老人算了一筆賬,咧嘴呵呵笑。
“每年‘十一’期間,茨坪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今年比往年更熱鬧!10月1日,大家要一起收看首都北京的慶祝活動。”羅清梅說。
井岡山同新中國共成長,茨坪村是見証,也是縮影。
2017年2月,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如今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今年前9個月,井岡山接待旅游人次1265萬多人次,同比增長5.26%﹔實現旅游收入近百億元,同比增長7.08%。”井岡山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天,井岡山市持續開展唱紅歌、詩歌朗誦、專場演出比賽等主題活動,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上最熱情的祝福。
河南蘭考——
脫貧大干一場 收獲幸福久長
本報記者 畢京津
“咱們脫貧攻堅,咱們大干一場。咱們拼搏付出,收獲幸福久長!”9月29日,蘭考人民廣場人頭攢動。新中國七十華誕前夕,順利脫貧的蘭考人掩藏不住高興。萬余名干部群眾,代表全縣85萬父老鄉親,用歌聲向祖國“表白”。
“歌聲代表我的心!”葡萄架鄉杜寨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建感慨地說。杜寨曾是蘭考縣聞名的窮村,杜寨人種過糧食,養過菊花,喂過牛,可還是沒有擺脫貧困。2016年,扶貧干部邀請專家到村裡把脈。專家建議,種蜜瓜容易活,還能賺錢。村民們窮怕了,不敢相信。李永建和村“兩委”干部帶頭“吃螃蟹”。7名干部每人集資1500元,硬是湊起2個蜜瓜大棚。3個月后,蜜瓜上市,淨賺1.2萬元。
見到效果,村民躍躍欲試,可說到資金,又犯了難。“關鍵時刻,還是黨和政府‘解難’。干部協調,縣農信社發放貸款100萬元。2016年到賬那天,也是國慶節!”李永建激動地說。靠著貸款,村裡建起了100多座蜜瓜大棚。兩季瓜、一季菜,一年下來,一個棚能賺近3萬元。當年,杜寨村正式脫貧。現在,杜寨有400多個蜜瓜大棚,帶動全縣種植蜜瓜2萬畝。李永建還要搞自己的品牌:“蜜瓜讓咱脫了貧,甜在了蘭考人心裡,牌子就叫——甜心蘭!”談到未來,李永建信心滿滿:“我們要以新中國生日為新起點,脫貧之后致富奔小康!”
中車長客公司——
工人錘煉技能 崗位書寫豪情
本報記者 祝大偉
走進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轉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車間,大小不等的機械手臂正靈活地在轉向架的焊件上游走,焊花四濺。
離機械手工區不遠的車間會議室裡,玻璃展櫃中擺放了機械手臂焊接的各色焊件,旁邊紅底銀字的“技能報國”4個圓盤格外顯眼。
“這是咱們焊接工人在鐵板上親手焊出來的‘心聲’。”焊接一車間焊接機械手班班長謝元立深情地說。
謝元立見証了我國高鐵事業的發展。20年前,公司引進先進的焊接機械手,當時隻有職高學歷的謝元立連設備顯示器上的英文指令都看不懂。而今,從普通焊工到可以編程破解轉向架制造難題的高技能人才、“全國技術能手”,謝元立伴隨高鐵事業的發展一步步成長。正因如此,他們立志技能報國。
眼下,車間正在為京張高鐵復興號智能型動車組生產轉向架。提升技能促質量,技能比武迎國慶,成了車間最火熱的活動。“擦亮高鐵的金名片,為國慶獻禮!”謝元立說,車間每個工人都用上了“放大鏡”,尋找問題,攻克難題,把每個轉向架產品當做藝術品一樣來生產。
早年,謝元立所在的車間,年產轉向架3000多個,如今年產8000多個。“40多台機械手臂,完成了車間一半以上的工作量。”謝元立自豪地說,“未來,我們要實現智能制造,讓機械手臂像人一樣對焊接質量實時監測和調整。”
香港同胞——
把握灣區機遇 追夢齊心協力
本報記者 張慶波
9月28日,北京。在參加國慶相關活動的路上,劉洋還在思索著香港航運業的發展:“特區政府應該制定一個長遠的發展策略,把握新時代航運業發展機遇。”
作為國際航運公會中國辦事處首席代表,劉洋24日剛剛參加了“2019 海事金融論壇新加坡年會”。“現場有300多位來自各領域、各地區的國際專業人士,我告訴他們‘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之有效。”他說,腳踏實地往前看、往前走,為國家、為香港不懈努力,這樣的人生才精彩。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馬上開始,先穿我的吧。”香港科技大學全球及大中華事務主任施天藝把一套西裝交給一名教授,又匆匆忙起會務工作來。國慶前夕,香港科技大學迎來兩件大事:27日,20多名摘得國家級科技獎的教授獲頒紀念章﹔26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正式動工。施天藝一直參與忙活這些事,也有滿滿的獲得感、成就感。“有國家大力支持,又趕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科技大學的發展才會這麼快、這麼順利。”施天藝說,現在自己也被認為是香港高校到內地辦學的專家了,“正是內地的發展、大灣區的機遇成就了我”。
像劉洋、施天藝一樣的香港同胞還有很多。每年逾7萬人赴內地交流,每年無數個香港青年創業者在內地啟航,懷著世界視野、國家情懷、香港精神,他們都在新時代裡奮斗,都在新時代裡追夢、筑夢、圓夢。
陝西延安——
蘋果銷往各地 百姓生活如蜜
本報記者 龔仕建
國慶節前夕,革命聖地陝西延安到處飄揚著五星紅旗。走進洛川縣槐柏鎮武石村,家家戶戶院子整潔干淨,屋裡收拾得齊齊整整。眼下正是蘋果成熟的季節,許多村民在果園裡忙碌著。
賀開雲家的果園裡,來自廣東的客商正在裝運蘋果。賀開雲告訴記者,廣東客商把他家的蘋果全買了,今年全家僅蘋果一項純收入就有15萬元以上。“我們村像我這樣的還有很多,隻要人勤快,不愁日子過不好。”賀開雲邊招呼我們品嘗蘋果,邊麻利地把蘋果裝箱。
60歲的村支書房幫順,騎著小三輪迎面趕來。家裡有15畝蘋果,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果園裡忙著卸袋、摘蘋果。
房幫順告訴記者,武石村以前是貧困村,過去靠種植烤煙和玉米為生。自從村裡開始發展蘋果產業,村民的日子好過多了,現在果園面積達到2424畝。
“我們村以前都是土路,村民住的是爛窯洞。現在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萬元,住的是獨門獨院樓房,院子周圍還種著花草,路邊也綠化了。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真好。”房幫順說。
如今的延安,蘋果、棚栽、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在黃土高原的山峁間拔節生長,4.68萬戶、14.45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產業全覆蓋,穩定脫貧有了保障。
“舉國歡慶之際,種植面積380萬畝、產量300萬噸的延安蘋果成熟了,果農們又迎來了豐收的一季。隨著蘋果銷往各地,老百姓的幸福日子越來越甜。”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說。
江蘇南京——
小哥送餐經歷 見証消費升級
本報記者 姚雪青
分貨、下貨、提貨……早上7時40分,位於江蘇南京市徐庄軟件園研發三區的蘇寧物流快遞站點,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國慶節前夕,許多消費者選擇為小長假備貨或者選購禮物,物流行業也迎來送貨小高峰。8時40分,快遞員潘虎和同事們載著滿車貨物出發了,這幾天他們人均送貨都在150多單,忙到晚上七八點。
潘虎這天送的第一單,是一份通過冷鏈保存、要求半小時內送達的牛排。趕到位於紫金東郡小區的朱女士家裡時,還沒到9點。“能在上班之前收到很開心。”朱女士介紹,這是她給家人准備的晚餐。
作為工作近5年的快遞小哥,“消費升級”對潘虎來說是一種直觀感受。通過物流配送的貨物,從多年前以服裝、紙巾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到手機、電腦等新款電子產品暢銷,再到這兩年購買生鮮食品、有機果蔬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快遞員的‘小確幸’,就是能從身邊的細微變化中體會到國家的日益強大,感受到百姓生活越來越好。”潘虎說。
潘虎所在的黨支部,在節前組織大家分批參觀了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禮贊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江蘇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我們看到了無人車、無人機等物流行業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這位獲得2019年江蘇青年五四獎章的“90后”坦言:“快遞員群體見証了時代變遷、感受到國家強大,也獲得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尊重。我奮斗,我驕傲!”
廣東深圳——
人人不懈努力 美好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 賀林平
國慶前后,深圳陸續舉辦“我愛你,中國”全市群眾文藝聯歡晚會、《我的祖國》大型交響音樂會等多場主題文藝活動,身為南山區粵海街道粵桂社區黨委書記,徐蕙芬肩上擔負著服務保障等工作。“忙是忙,但心頭高興,渾身得勁兒!”徐蕙芬的興奮溢於言表。
能不得勁兒嘛!作為本地人,徐蕙芬眼見著深圳從兒時記憶中的小漁村一步步變成高樓林立的大都市。雲集了騰訊、華為、中興、大疆等一大批科技企業的粵海街道,還被網友戲稱為“最強街道”。“要不是親身經歷,很難想象短短幾年裡,家門口這天翻地覆的巨變。”
在粵海街道,白石路是一條很“特別”的路。一側是伴隨徐蕙芬成長的桂廟新村。在村史館,她看著老照片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時候都是泥巴路,到處是村民圍起來養魚養蝦的基圍。”而另一側,從前的灘涂蚝田如今成了一個個明星科技企業的總部。每天早晨,都有大批年輕人從白石路往濱海大道方向通勤。臨近國慶,節日氣氛日漸濃厚,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不忘停下腳步,拍張照,發到朋友圈,共同慶賀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每每看到城市燈火璀璨的夜景,徐蕙芬都感慨萬千:“奮斗,是對祖國最好的祝福!”
她堅信,有千千萬萬披著燈火的創業者,有這樣不懈奮斗的人民,祖國的未來、深圳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版式設計:張丹峰
圖片說明:
圖①:新疆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柳樹巷社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歡天喜地慶國慶”活動,群眾獻上詩朗誦。
本報記者 阿爾達克攝
圖②:謝元立指導工友操作焊接機械手。
中車長客公司供圖
圖③:快遞員潘虎在騎行路上,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氛圍。
鄭 鵬攝
圖④:來自對外經貿大學的學生志願者在香山革命紀念地雙清別墅六角紅亭前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