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陳羽)今天下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對養老問題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養老服務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變革和跨越式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我國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特別是近年來,針對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比較強烈的情況,不斷地擴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改革試點,針對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擴大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優化了養老服務供給。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達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合計735.3萬張。其中,超過50%的養老機構和近40%的養老床位由社會力量舉辦,實現了從政府為主向政府、社會共同發展養老服務的重要轉變。
二是中國特色養老服務制度基本建立。國家頒布實施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連續多年將養老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列入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中央層面先后出台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進醫養結合等多項政策性文件,今年國務院還專門出台了解決養老服務發展堵點痛點問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等政策性措施,著力破除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我們還將符合條件的1500萬和400萬困難老年人分別納入了最低保障的范圍和政府供養范圍。高齡津貼制度和經濟困難老年人的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的護理補貼制度基本實現了省級全覆蓋,已經惠及了近3600萬老年人。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就醫、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娛樂等領域的照顧服務措施也廣泛實施。
三是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重要指示精神,連續四年開展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的專項行動,持續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全面整治各種養老服務風險隱患,努力讓老年人在養老機構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先后頒布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多項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用制度和標准保障養老服務質量。我們還大力發展面向失能老年人的康復輔具產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黃樹賢表示,養老服務關系到每個人、每個家庭,而且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主要是進一步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發展養老事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這個體系就是“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居家為基礎”就是居家是養老的重點。“社區為依托”是指社區是老人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機構為補充”,因為到機構裡面去的,一方面是有些特困老人、困難老人,另一方面是有些失能、半失能老人,還有一些願意到養老機構養老的老人。“所以一定要把機構建設好、管理好。“醫養相結合”,主要是老年人相對來說,生病的多一點,有的病重一些,醫養結合十分重要。我們和衛健委配合得非常好,正在大力地推進醫養相結合的一些措施。”
黃樹賢說,民政部還將通過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擴大養老服務供給。“目前養老服務的供給還不能完全順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所以,我們還要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我們還要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確保養老服務安全、可靠。我們相信,通過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夠讓廣大的老年人擁有快樂、健康、幸福的晚年。”黃樹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