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百姓獲得感實打實

2019年09月12日05: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逐步編織起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一項項貼近民生、直擊痛點的舉措,轉化為百姓心中滿滿的獲得感,譜寫出溫暖的民生樂章。

  

  四川眉山汪秀華

  社保來托底  脫貧勁頭足

  本報記者  王明峰

  “多虧社保好政策,沒有它,我們家早就垮了。”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保勝鄉金崗村的汪秀華,一邊為患病臥床的兒子按摩手臂,一邊對記者說。

  汪秀華的兒子曹建3年前罹患脊索瘤,先后動過3次大手術。2016年,因病致貧的曹建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救治兒子,汪秀華一家在當地的就醫費用前后差不多19.1萬元,除去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支付外,自付費用比例控制在10%以內,家庭負擔大大減輕。

  令汪秀華欣慰的是,一家三口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費用,甚至意外商業險,全由政府埋單,自己不用出一分錢。按照彭山區的社保扶貧政策,該區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低保人員、特困人員等三類人群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用,同時還有各種大病救助和社會救濟政策。

  “為減輕貧困人口參保繳費負擔,四川對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為其代繳全部最低標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代繳標准為每人每年100元。”四川省社保局參保權益處處長晏巍介紹。

  ■記者手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隻有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不斷織就一張更加結實細密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才能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湖北宜昌小付

  大病有保障  患者心不慌

  本報記者  范昊天

  “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之后,感覺天都要塌了。還好參加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本醫保和大病醫保解決了我們家的難題。”今年39歲的小付說。

  小付是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龍王沖村人,原本是一名公交車司機,父母都是農民,妻子在家全職帶孩子。2015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這個家庭的“主心骨”倒下了。

  “那時候,我小孩才6歲,剛要上小學,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小付說,為了治療,家裡花光了積蓄,又欠了很多外債。

  “剛開始主要是靠藥物維持,一年的醫藥費就要10多萬元。2017年病情惡化。醫生告訴我,必須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小付說,骨髓移植手術費用非常高,對於他們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來說難以承受。

  2018年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小付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手術獲得了成功。高昂的醫療費用,則由醫保承擔了大部分。

  “2018年,我的手術費用和各種診療、藥物費用加起來50多萬元,還好縣醫保局的同志按照流程,通過基本醫療報銷和大病系統賠付,幫助我減免了30多萬元。”小付很感激。

  ■記者手記

  隨著我國全民醫保體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有了基本保障。但大病保障仍然存在“短板”,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仍有發生。

  如今,這一短板正在補齊。今年3月,大病保險連續第七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

  

  山東青島黃紹明

  電子社保卡  省時又省力

  本報記者  王  沛

  山東青島市民黃紹明走進一家醫保定點藥店,准備買點感冒藥。選好藥品后,他走向收銀台,掏出手機,點開一個條碼,收銀員手持掃碼器,“嘀”一聲,他的醫保賬戶就成功扣款了。

  黃紹明笑著說,現在青島開通了電子社保卡,看病、買藥都可以在手機上辦,很方便!

  2018年3月,青島在全國率先推行集身份憑証、移動支付、經辦服務、金融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互聯網+人社”電子社保卡,青島市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老百姓不需要隨身攜帶實體社保卡,就可以辦理社保卡查詢、激活、挂失、注銷等業務,購藥和就診結算也能通過掃碼支付醫保個人賬戶金,辦理人社業務時,電子社保卡就是一份電子身份憑証。

  “以前,出去買藥忘了帶卡,經常白跑一趟,丟了卡挂失還得請假去辦理,現在有了電子社保卡,不用擔心沒帶實體卡了,還省了很多力氣和時間,體驗非常好!”黃紹明說。

  據了解,目前,青島已在全市定點醫藥機構布設了7200余台智能服務終端,掃碼支付額達100多萬元。

  ■記者手記

  一張小小的社保卡,插上“智慧”的翅膀,就讓老百姓擺脫了不少困擾,大大便利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業務辦理,青島這一探索針對老百姓的民生痛點破題,值得點贊。

  政務服務做細做實,關鍵是站在老百姓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政府部門能否迅速捕捉到這些痛點,並真抓實干,給老百姓帶來切實的便利,是對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務理念的檢驗。

  

  雲南昆明燕萍

  領著養老金  退休不擔心

  本報記者  楊文明

  昆明市官渡區的燕萍,退休后愛上了說走就走的旅行。

  “咱有養老金,自己想去哪兒都行。”燕萍說,退休后每年都會至少旅游一趟,今年初的古都游,杭州、南京、西安一圈下來花了十幾天。

  燕萍2015年退休時每個月養老金1700多元,如今漲到了2200元,手頭越來越寬裕。

  2019年,官渡區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左右。“從2008年至2018年,官渡區人均月養老金從968.51元增長至2556.93元,年均增長率約14.9%。”昆明市官渡區人社局局長魯朝鳳介紹,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一直保持平穩增長。

  如今,燕萍每月18號總能收到養老金到賬的短信提示。“每次收到短信,心裡都會覺得特別踏實。”燕萍說,退休金年年漲,就不用擔心物價上漲﹔以后年紀越來越大,有退休金還可以去養老機構或者雇人照顧,不用擔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養老金細水長流月月有,活多久都不用愁。”燕萍爽朗的笑聲中,是滿滿的獲得感。

  ■記者手記

  生活有保障,不用愁未來。10年間,昆明市官渡區人均月養老金翻了不止一番,轄區4萬多名退休職工心情舒暢。

  一提養老金,記者聽到最多的是“獲得感”。如今,退休職工的基本生活越來越有保障。

  

  廣東佛山王芸

  投保更便利  服務更高效

  本報記者  曲哲涵

  40歲的王芸經營一家零售小微企業,家裡家外她都是“頂梁柱”。2019年,她被診斷罹患橫結腸癌,家人焦急萬分。

  “2016年我投保了太平洋壽險一款重大疾病保險,生病后,保險公司的人來醫院探視,現場提交了病歷資料,兩天后264萬元的理賠款就到位了。這之前我作為投保人為兒子投保了重疾險,因為我生病,保險公司按合同豁免了孩子4萬多元的保費。我家做小本買賣,如果沒有這筆賠款,生意難以為繼,自己的后續治療也會受影響。”王芸說。

  “全家都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險,此外孩子們還投保了門診、住院報銷型的醫療險,我投保了萬能險、意外險。”王芸說,父母那代人,大多隻有基本醫療保障“兜底”,現在商業保險產品種類那麼多,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規劃全方位的風險保障。“把保險保障資金投入當成理財規劃的一部分,以應對不期而至的風險,保護家人安康和財富安穩。”王芸說,她的企業很小,她一直按規定給員工上足五險一金,“等以后企業效益好了,我還會給他們保一些團體商業意外保險、年金保險。”

  ■記者手記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商業保險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中外資保險機構同台競技、產品五花八門,服務日趨完善,產業鏈日益延長。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分紅險、萬能險、年金險、失能失智護理保險,以及與養老機構挂鉤的“入門保單”林林總總,覆蓋了人生各個階段﹔大數據篩選保險需求、移動終端自助投保、聲紋識別快速報案,各路“黑科技”也讓投保更便利、服務更高效。

  

  圖片說明:

  圖①:河南寶豐石橋鎮肖樓村肖元升夫婦喜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

  王雙正攝(影像中國)

  圖②:在河北省故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便民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幫助居民通過自助機查詢社保繳費記錄。

  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圖③:在南寧市西鄉塘區壇洛鎮上正村桂林銀行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銀行人員正在給農戶激活社保卡。

  彭  寰攝(影像中國)

  圖④:在安徽省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京九街道辦事處陳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向群眾講解惠民政策及疾病預防知識。

  王  彪攝(影像中國)

  圖⑤: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深河鄉雙灣村,醫生正在給村民量血壓、測血糖。

  章  磊攝(人民視覺)

  圖⑥:無人機拍攝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塔兒村鄉西甘庄村就業扶貧工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外景。宣化區通過“光伏扶貧+社會保障兜底”雙扶持等措施,讓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陳曉東攝(影像中國)

  版式設計: 郭  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2日 11 版)
(責編:李楓、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