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長征精神 激勵前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本報記者  董洪亮  付  文  銀  燕  王錦濤
2019年08月20日05: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會寧縣會師門。
  本報記者 張文豪攝

  大墩梁紅軍烈士紀念碑。
  新華社記者 馬 寧攝

  8月18日,“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文藝演出在會寧縣舉行。
  本報記者 付 文攝

 

  1936年10月9日,紅四方面軍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將台堡會師。至此,紅二、紅四方面軍也完成長征,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紅軍的偉大長征,沖破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爬雪山、過草地,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終於完成了戰略轉移的艱巨任務。

  突破臘子口,激戰大墩梁

  山高水遠,雨急風狂。1935年秋,剛跨過茫茫草地的紅軍,抵達天險臘子口。

  臘子口,地處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東北部。千仞絕壁插雲霄,河水奔涌出隘口,此地的唯一通道,是座木橋。當年盤踞在臘子口的國民黨軍在橋頭筑好碉堡和防御工事,槍口、炮口對准了河口,妄圖借地利之便,阻擊並圍殲紅軍於此地。

  戰斗打響后,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的指揮下,戰士們迎著炮火發起攻擊。

  頭頂是呼嘯的子彈,身下是咆哮的河水,紅軍傷亡慘重,隘口久攻不下。王開湘和楊成武對臘子口地形反復觀察后,發現了敵軍布防的兩個薄弱點,“一是在兩側山崖頂上沒設防,二是碉堡沒有建頂蓋。”臘子口戰役紀念館文史資料研究員毛歡歡說,紅軍當即決定,挑選15名黨團員,組成3個突擊小組,正面佯攻、迂回突襲。

  面對“飛鳥能過、走獸難行”的絕壁,一名苗族小戰士自告奮勇站了出來,攀上絕壁,並用繩索將突擊隊員一個個拉了上去。時值九月,樹木蔥蘢,“加上山崖成倒三角,手榴彈很難投進凹進山腳的碉堡。”毛歡歡說,情急之下,這名小戰士將手榴彈綁在腰間,順著繩索躍入碉堡,拉響了手榴彈。紅軍從側翼和正面相結合,經過一番激戰,奪下了臘子口天險,打通了紅軍北上的通道。

  會寧會師后,部隊接到上級命令,要在位於會寧南部的大墩梁華家嶺一帶,打好阻擊戰。戰斗極為慘烈,數倍於我的敵軍,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向大墩梁展開了全面進攻。鏖戰半日,數次拉鋸,敵軍從蘭州調來7架飛機輪番轟炸。一時間,光山禿嶺上,彈片橫飛、焦土四濺、硝煙彌漫。不幸的是,炸彈擊中了我軍指揮部,副軍長羅南輝壯烈犧牲,年僅28歲。

  魚水情誼深,紅軍得補給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尼傲鄉尼傲村,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1936年8月底,由於江橋被國民黨軍拆毀,紅四方面軍某部被困在尼傲村白龍江橋頭。尼傲村派出30多名群眾,幫助紅軍砍伐木料、修建橋墩。不到一天工夫,新橋便橫亙兩岸。紅軍指揮員如約拿出5條長槍、100塊銀元答謝。

  看到紅軍如此有信義,尼傲村藏族群眾堅決不收銀元,但紅軍一再堅持要他們收下。深受感動的藏族群眾,紛紛拿出自家的炒面、酥油和熏肉送給紅軍。第二天一早,該村群眾夾道歡送紅軍。頭人還派了3名青年做向導,把紅軍一直送到哈達鋪后才返回。

  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是商貿重鎮,自明代開始,就以富甲一方聞名。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講解員卯曉琴說,當時的哈達鋪鎮光商號就有800多家,為剛經歷臘子口惡戰的紅軍提供了養精蓄銳的充足條件。20萬斤糧食、2萬斤食鹽、7000雙布鞋……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內,一張《哈達鋪1935年9月支援紅一方面軍物資統計》表,引來許多參觀者駐足。楊成武將軍在《憶長征》一書中說,“哈達鋪休整是紅軍長征路上名副其實的加油站”。

  1986年10月,會寧在大墩梁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碑和烈士陵園。“每到清明等節日,都會有許多人自發來祭奠掃墓。”村民何孝祖自願為烈士墓種樹、掃墓已有30多年,“他們也都是別人的孩子,是為了部隊和老百姓犧牲的,我要把他們的故事一直講下去。”

  再走長征路,腳步不停歇

  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伏曉春說,紅軍一路上翻雪山過草地,所完成的兩萬五千裡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英雄壯舉,經受了嚴峻考驗。

  為什麼這樣的一支隊伍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長征的途中,常常有流血和犧牲。在臘子口戰役中壯烈犧牲的苗族小戰士,至今沒有查到姓名。這樣的無名英雄,在長征中成千上萬。是什麼支撐著這些紅軍將士?

  再走長征路上,我們一路走來,一路尋找答案。

  “紅軍將士在自己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仍拿出一部分糧款救濟窮人。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買商人的東西,按價付款。紅軍住在群眾家裡,每天堅持給房東擔水、推磨,打掃道路和院子。他們還把從土豪劣紳那裡沒收來的糧食分給窮苦老百姓。”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裡,原館長杜永勝介紹說,百姓很快發現,這支軍隊和國民黨軍隊不一樣。紅軍是為了人民利益而戰,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這樣的隊伍一定能夠打勝仗。“長征勝利了,革命力量實現了大團結,但紅軍的腳步沒有停歇,共產黨人的腳步永不停息。”伏曉春說。

  長征,永遠值得被銘記,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英雄。

  自2006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開館以來,來此參觀的有1000多萬人次,2萬多個團隊的黨員、干部前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20日 17 版)

相關鏈接:

會師,宣告再一次出發

一路尋訪 一路感動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