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央美術學院:

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牢記囑托 奔跑追夢——收到總書記回信之后)

本報記者  趙婀娜  施  芳
2019年08月17日05: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再長征創作組”赴四川省寶興縣夾金山寫生。
  宋曼青攝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習近平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周令釗等8位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使這所百年學府明確了新時代美術教育的方向,增添了與時代同行、做新時代美育實踐者的信心與動能。

  校園內,徐悲鴻先生雕像旁鐫刻著“盡精微 致廣大”六字校訓。精微者,藝術精研﹔廣大者,胸懷人民。校園外,老師們帶著學生赴洛陽、延安等地採風,觸摸時代律動。中央美院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老師們正在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行主題創作……

  中央美院老師們告訴記者,他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的殷切囑托,孜孜以求,極盡精微,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上好“寫生路上的思政課”

  “從昔日的荒漠戈壁,到今朝的塞上綠洲,右玉的綠色是一代代右玉人用生命傾注的顏色。”這番話出自中央美院造型學院基礎部張路江老師。在他的帶領下,同學們深入山西省右玉縣採風寫生。得知70年來,當地群眾將森林覆蓋率從不到0.3%提高到54%,同學們表示,“通過寫生,我們不僅提升了繪畫的技藝,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北京懷柔大榛峪村,90多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原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老紅軍趙延佐給中央美院師生講述歷史,回憶烽火歲月。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央美院師生與布依族古寨下納灰村村民座談,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感受藝術如何與時代同行。

  ……

  這是中央美院藝術創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現場,被譽為“寫生路上的思政課”。

  創新的方式,互動的形式,激發起思想活躍、個性鮮明的藝術學子的學習積極性和深度參與的熱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的要求,中央美院實行“課堂串講+名師講座+經典閱讀+課堂討論+實踐教學”的“五位一體”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特點,實施“情境帶入”“藝術家狀態帶入”教學法,打造“情景教學公開課”“寫生路上的思政課”等教學活動品牌,提升育人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隻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師生在社會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從人民的向往追求中尋找創作素材,從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中實現藝術創新。同時下苦功夫、真功夫、大功夫,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經典作品。”中央美院黨委書記高洪說。

  “一件事讓我畢生難忘。”造型學院雕塑系大三學生王欽正告訴記者,“提及元旦聯歡,同學們都會想到標新立異、個性等關鍵詞。可讓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意外的是,晚會上當我們將《堅韌不拔,永不言敗——再長征》的詩朗誦配以主題視頻呈現出來,當‘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的詩句響徹全場時,同學們報以最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那一刻,我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懂得了比觀照‘小我’更重要的,是觀照歷史、觀照時代。”

  “不能在這個時代中缺席”

  3月31日,中央美院藝術創作研究院舉行了學術委員會的導師聘請儀式,84歲高齡的中央美院原院長靳尚誼擔任名譽院長,美術理論家、國畫家邵大箴領銜的多位藝術家擔任學術委員會導師。

  談及為何在耄耋之年擔此重任,靳尚誼給出答案:文藝要扎根時代生活,反映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但環顧當下,依然有部分美術創作沉浸於不滿情緒的發泄,疏於關注新時代的社會變化。提高當代畫家的思想認知水平,創作出新時代最高水平的畫作,是研究院的任務,也是老一輩美術工作者的心願。

  同一天,北京市朝陽區的一間畫室內,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馬剛正在進行《開國大典》大型主題作品的創作。牆上、地上,大大小小的手稿不下幾百張。談及這次創作,馬剛坦言,有兩大挑戰:第一,如何讓經典題材呈現新時代的生命力﹔第二,如何突破自己幾十年來形成的“小美之藝”的創作風格,以“大美之藝”呈現作品的厚重和氣勢。

  中國畫學院的廖勤老師正在創作名為《風雨同舟 榮辱與共》的作品,如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精髓,如何把中國故事用國際接受的方式進行藝術呈現……是他反復思考的問題,這不僅需要創作者具備扎實的繪畫功底,更需要對國家發展與全球治理的深刻理解和領悟。“隻能反復學習琢磨,一點點、一幅幅找感覺。”

  承擔這樣的創作任務是責任也是幸福,馬剛認為,“藝術工作者有責任呈現、歌頌偉大的新時代。能夠學以致用,這是何等的幸福。畢竟,不是每個藝術工作者都能有這份幸運。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這是總書記的要求,也是藝術創作的真諦”。

  “藝術家要充分認識時代對於藝術創造的重要性。我時常提醒我們的老師,不能在這個時代中缺席。”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說,近年來,教師進行主題創作、現實題材創作明顯比過去踴躍,從“要你畫”變為“我要畫”,特別是收到總書記回信后,越來越多的教師對藝術定位、學術定位做了調整,把精力聚焦於貼近生活、走向人民。

  塑造未來一代美好心靈

  若爾蓋縣,隸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紅軍長征途經的最艱苦地方之一。多年前,這裡曾見証當地藏族、羌族青年與紅軍血與火的情誼。今天,這裡成為中央美院教師種下藝術種子、啟迪美好心靈的教學基地。

  中央美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負責人鄭勤硯老師帶領團隊,為這裡從未上過美術課的藏區少年開設美術課。孩子們用稚朴的筆觸,呈現所思所感。5歲的孩子,畫出《若爾蓋草原的戰馬》﹔7歲的孩子,描摹《強過鐵索橋》﹔9歲的孩子,繪就《我永遠愛紅軍叔叔》……盡管從未拿過畫筆,孩子們還是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中央美院的老師們還在北京進行創新實踐,承接北京市教委“高等院校參與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項目后,鄭勤硯團隊在幾所小學開展創意美術教學實踐。

  “很多人以為美術教育旨在培養藝術家,實則不然。美育可以浸入人的心靈,在學習技巧的同時,更是在向內心叩問,完善人格,塑造心靈。”鄭勤硯介紹。

  “當前,社會公眾的審美素養尚未達到理想高度,這給中央美院全體教師提出新課題。按照總書記回信中要求的,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持大愛之心,研大美之藝,我們使命在肩。”范迪安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7日 01 版)

(責編: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