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將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中的問題放在法治軌道上解決,讓人們看到了地方人大工作的生機活力
為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力量(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地方人大創新調研行③)

在廣東一周的採訪中,兩件事讓人直豎大拇指:一是在過去40年裡,改革開放創造了奇跡,全省經濟總量連續30年居全國第一﹔再一個是民主法治建設扎實推進,支撐起良好的營商環境。
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民主法治的保障。新時代,地方人大如何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近日,記者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進行了深入採訪。
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人大的職能就能充分發揮
廣州市天河區雲集了眾多互聯網科技企業,被譽為廣州的“中關村”。在廣州越維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趙熙看來,廣州之所以吸引眾多高科技企業,得益於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得益於當地對企業和人才的全方位服務。
“有一次,樓上漏水,公司辦公室被水泡了。按理說,這是上下樓層的物業糾紛,應該自己解決,但我初來廣州,人生地不熟,溝通起來很麻煩。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人大的社區聯絡站反映情況,沒想到,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在這件小事的處理上,趙熙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這讓他願意留在天河區、留在廣州市發展。
在天園街道東暉社區的人大代表聯絡站,記者召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幾位從外地到廣東發展的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回憶與人大代表打交道的經歷。
天園街道東暉社區居住著不少上了歲數的老人。兒女白天上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老人的吃飯問題。“買菜做飯洗碗,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真不容易。”市民王亮說。看到其他地方開辦了“老人餐”配餐點,東暉社區的居民來到聯絡站,找到人大代表反映,希望也能在家門口開設配餐點。經過調研走訪,有這樣需求的群眾很多,人大代表提建議、抓落實,很快,方便老人就餐的配餐點建成了。“菜品很豐富,各地的口味都有。”王亮高興地說。
社會在進步,群眾的期待在提升。翻閱一本本厚厚的人大代表履職檔案,這樣的記錄還有很多。從哈爾濱來廣州工作的郭潔是一位鋼琴教師。去年4月,她在組織合唱團活動時,聽到居民反映:“不知道能不能參加廣州組織的育齡婦女健康體檢。”熱心公益的郭潔找到人大代表林志勇反映這一問題,很快便得到答復,社區裡符合條件的女士都可以免費參加體檢,這其中包括了許多從外地到廣州創業的婦女。
記者現場撥通了郭潔的電話,她對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為民辦事連連點贊,“以前覺得代表在報紙上、在電視裡,現在感到代表就在身邊。”
天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志雲說,經濟發展有活力,前提是參與經濟活動的人有動力。人大代表關心民生、反映民情、解決民困,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可以讓更多人心無旁騖奮斗打拼。可以說,這是天河區乃至整個廣州市經濟發展蓬勃興旺的重要原因。
人大代表解決的問題可以小到一個路燈怎麼點亮、一個井蓋怎麼裝好,也可以大到一個企業怎麼盤活、一個產業怎麼興旺。
東莞市大朗鎮是馳名中外的毛織之鄉,全鎮擁有超過1.4萬家毛紡織相關企業,毛織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額達600億元。大朗毛紡業轉型升級的需求迫切,但眾多中小微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018年1月初,人大代表周淦華了解到不少毛織企業面臨的困境,他在東莞市人代會上提交了《關於加快建設“大朗鎮毛織產業金融服務平台”的建議》。這引起了黨委政府的重視,10個月后,金融服務平台建成,600萬元貸款資金幫助困難企業經營重上軌道。
“隻要每個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人大的職能就能充分發揮,人大制度的優越性就能充分顯現。”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巡視員黃學群說。
看准黨委想干、政府能干、群眾盼干的議題,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解決
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是遠近聞名的紅木小鎮。這裡工廠多、人口多,每天產生大量的生產生活垃圾。而番禺區內的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早已達到極限,新的垃圾焚燒廠還在建設中,垃圾露天堆放產生的臭氣讓居民們苦不堪言。
去年,石碁鎮人大主席何炳添等多位區人大代表在番禺區人代會上正式提出議案,要求徹底關閉火燒崗垃圾填埋場,協調全市其他垃圾處理機構清運垃圾。“垃圾山”問題得到解決。
用提出議案的方式監督,在人大監督中並不常見,其力度之大,引人關注。“之所以採用議案方式監督,是因為我們看准了處理‘垃圾山’這件事是黨委想干、政府能干、群眾盼干的議題,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解決。”何炳添說。
廣東水系交錯,河流眾多,一段時間以來,水污染問題十分突出。水污染治理成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全省四級人大聯動監督項目。
“要看水環境治理,就去車陂涌!那條涌以前又黑又臭,人都要躲著走,現在,市民可以在河邊散步啦!”
記者來到車陂涌位於天河區龍洞街道的一段。流水潺潺,青草低垂,魚兒游弋。真是難得一見的城市景觀了。治理這條涌,人大代表從技術的角度、法律的角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天河區人大代表、廣東工業大學教授蔡春林掰著指頭說,一是宣傳發動,群眾信賴﹔二是監督促進,政府信任﹔三是調解矛盾,大伙信服。
廣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區市容環衛局第三管理所所長王鳳麗,現場演示了如何運用手機APP反映河道污染問題,拍照—上傳—備注,后台接收到信息,馬上會分派相關職能部門派人解決。“如今,人大代表成了義務河長,不定期巡河,發現污染及時報告、及時解決,鞏固了水污染防治的成果。”
人大監督,不僅體現在環境保護等民生實事上,還體現在預算監督等專業領域。東莞民營經濟活躍,財政實力雄厚,加大對街道一級財政預算監督成為東莞創新做實人大監督、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監督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在線聯網監督、專題詢問、人大評議政府部門等,盯緊街道一級財政預算、國有資產家底,讓每一分財政資金的使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潘新潮說。
潘新潮很有感觸地說,人大是民主法治建設的“一線”,隻要想干事就有干不完的事,隻要自身硬、敢擔當,就“能擔當”。
改革成果要推廣復制,首先要制度化,地方立法有力推動了改革創新
深圳,青春飛揚,高起點謀篇布局。活力,源於創新﹔創新,源於制度。
“每一項改革成果最終要在內地推廣復制,都要首先制度化。”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曙光說。
深圳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立法權是當年中央賦予深圳的一項重要權力。深圳特區建立以來,立法在引領、推動、保障改革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
近年來,深圳人大繼續發揮立法職能,加大改革立法的制度創新力度。比如,通過立法,將商事登記改革中出現的“除名”制度法治化,解決僵尸企業退出難題﹔通過立法,明確輔警的職責、權利、待遇,緩解城市警務力量緊張等問題﹔通過立法,改變過去政府主導拆遷的模式,探索居民和企業談判,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
這一系列地方立法的“特色菜”讓人耳目一新。立法直擊的問題,很多是在全國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深圳通過先行先試的改革和精雕細琢的立法,將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老大難”問題在法治軌道上解決,讓人們看到了人大工作的生機活力。
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的辦公樓裡,記者感受到扑面而來的現代氣息。打開廣州市人大立法信息化系統,每一部正在制定中的廣州地方性法規一目了然,全程留痕、節點提醒,立法的全過程清晰可控。龐大的數據庫,可以對法規條款進行大數據比對,確保條款與上位法不沖突,與其他法規相協調。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陳小清介紹,運用這套“智慧人大”系統,還可以實時掌握法院、檢察院和政府各部門的數據信息,立法、監督都有據可查。為此,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關於加強數據信息報送、推進在線聯網監督的決定》,解決過去“信息孤島”的問題。
“你看,今年各部門預算執行進度,點一下鼠標就看到了。哪個單位執行靠后,人大可以問詢,督促其加快進度。”陳小清一邊演示一邊說。
採訪期間,恰逢紀念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40周年座談會正在北京召開。不少人大代表和人大機關工作人員表示,廣東人大工作取得的成績,靠的是改革創新,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仍然離不開改革創新。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廣東正在滿懷激情地譜寫新篇章,人大在立法、監督等方面又面臨著許多重大的新課題,比如,大灣區內不同法系、不同法律制度需要銜接,財政投入重點工程和項目需要資金監管,等等。
“40年來,廣東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盡責,開拓進取,為廣東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廣東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將創造性地做好立法、監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為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力量。”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王波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5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