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本,不能吃老本”

劉志丹、謝子長后人憶初心

2019年08月14日08:57  來源:新華網
 

拼版照片左圖為劉志丹烈士陵園內的劉志丹雕像(8月8日攝)﹔右圖為子長烈士紀念館內的謝子長雕像(8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新華社西安8月12日電 中央紅軍長征至甘肅哈達鋪時,因偶獲報紙得悉陝北有革命根據地,於是決定了紅軍結束長征的落腳點。

此時在陝北,劉志丹、謝子長等人建立的陝甘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時期留下的唯一連片蘇區,為后來成為中國紅色革命大本營打下堅實基礎。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優秀共產黨人,創造性地走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把軍事運動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實行武裝割據,使南梁、照金、陝北三個蘇區互為犄角,讓紅軍有了回旋余地。”從事編研工作的陝西省檔案局干部王展志說。

參觀者在劉志丹革命事跡陳列館內參觀(8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一生為人民創造紅地,百姓到如今叫他青天。”在謝子長故居,記者見到這樣一副對聯。

謝子長后人、陝西省委巡視組組長謝京帥對記者說,作為陝北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謝子長有著鮮明的為民情懷。看見老鄉家沒有鋪蓋,他會把自己的被子送來﹔戰友負傷后,謝子長會脫下皮衣為戰友蓋上,自己披個麻布袋在窯洞口放哨。他療傷期間,群眾送來一籃雞蛋,他隻留一個﹔送來一袋面,隻留一勺。因為為民請命、愛民如子的情懷,他在陝北被稱為“謝青天”。

這是謝子長故居外景(8月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凡是愛國的,他都團結。”劉志丹的女婿張光說。張光不到18歲就參加革命,作為記者常常深入前線採訪。他告訴記者,劉志丹心懷民族大義,注意團結各方面的力量,事事以革命大局為重。

“在窮人中間,他的名字帶來了希望。”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筆下,劉志丹是位“現代俠盜羅賓漢”。陝北人民對他的敬愛之情盡現於一首首民歌中:“正月裡來是新年,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謝子長在征戰中多次負傷,終因傷病惡化,於1935年2月21日病逝,時年38歲。劉志丹率紅28軍參加東征戰役,挺進晉西北,在1936年4月的三交鎮戰斗中,不幸左胸中彈犧牲,年僅33歲。

參觀者進入劉志丹烈士陵園參觀(8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為紀念謝子長烈士,毛澤東專門為他題寫碑文,並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劉志丹烈士犧牲后,毛澤東聞聽噩耗,為他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為紀念劉志丹、謝子長對中國革命做的杰出貢獻,中央決定將劉志丹的家鄉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謝子長的家鄉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並分別建立了烈士陵園。

“不能忘本,不能吃老本。”謝京帥表示,不忘本就是堅守初心,共產黨不論何時,都要為人民謀幸福﹔不吃老本就是不能躺在歷史功勞薄上固步自封,要繼續前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記者 宋振遠 李浩)

(責編:張佳妍(實習生)、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