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珍貴的紅色資源串點成線”(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本報記者  王明峰  鄺西曦
2019年07月28日04: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強渡大渡河渡口留影。
  本報記者 王明峰攝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擦羅彝族鄉楠椏村,一棵百年的青岡樹蒼勁挺拔。當地人說,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途經此地前往安順場,曾把戰馬拴在這棵樹下休整。

  安順場位於石棉縣西北部,鬆林河由此匯入大渡河。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陡峭、暗礁密布,素有天險之稱。

  “中央紅軍雖然暫時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但要實現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戰略目標,就要渡過天險大渡河。”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專家龔自德介紹,“敵人企圖把中央紅軍圍殲於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礱江以東地區。能否搶在敵人重兵到來之前成功渡過大渡河,成為中央紅軍面臨的又一次生死考驗。”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遣隊冒雨急行、夜襲安順場。”石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宋廷剛介紹,“紅一團團長楊得志和一營營長孫繼先率領一營,兵分三路消滅安順場守敵﹔一連正面攻擊,從安順場南面沖入場內﹔二連和營部機槍排由場東南面沿著大渡河邊迂回攻擊,直插渡口,堵住守敵退路,並負責找船﹔三連左側出擊,從安順場西南沖鋒。”

  “敵人為阻撓紅軍渡河,收繳了南岸船隻和造船的材料,一營二連沿河搜索時,恰遇駕船逃跑的敵兵,便奮起直追,奪得當晚唯一的木船。”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付婷婷介紹,“紅軍准備按計劃連夜渡河,但當地船工說,大渡河正值汛期,即便經驗豐富的船工都有翻船危險,夜晚強渡更無可能。於是,紅軍定於25日上午9時,由孫繼先率領渡河奮勇隊,在船工幫助和我軍火力掩護下,冒著槍林彈雨強渡大渡河。”

  “佔領對岸陣地后,不少船工被紅軍的精神所感染,自願加入到幫助紅軍渡河的隊伍中,最多時增加到77人。”石棉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劉洪補充說,“由於水深流急,無法架橋,而且渡船量少,難以迅速過河,同時身后敵兵向大渡河逼近,中革軍委決定由紅一師和干部團在安順場渡河,主力部隊沿大渡河西岸上行,左右縱隊夾河而上,共同奪取瀘定橋。”

  2018年,這裡建成了教育基地。“紅軍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讓珍貴的紅色資源串點成線,推動紅色基因融入血液,是我們神聖的歷史責任。”雅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袁久勝說。

  安順村村民張杰說,“我們這裡是‘紅色安順場’。現在,全國各地游客絡繹不絕,到這兒再走紅軍路、參觀教育基地。等我的孩子大了,我還要把強渡大渡河的故事講給她們聽,讓紅色精神在安順場代代傳承。”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8日 04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