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萬裡險 最憶夾金山(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 |
夾金山埡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達維紅軍小學的同學們身穿紅軍服舉行夏令營活動。 |
![]() |
紅軍翻越夾金山帶路人馬登洪(右一)之子馬文禮講述當年故事。 |
一頭頭黑色牦牛點綴在綠毯一般的山坡草甸上。7月25日,“記者再走長征路”四川段B線記者來到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夾金山腳下。隨著之字型山路盤旋,眼前美景很快被高海拔地帶的寒冷缺氧、雨霧突襲取代。
夾金山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藏語意思是又高又陡的山。它位於寶興縣西北,主峰海拔4000多米,山巔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天氣變化無常。當地人說,“走攏夾金山,性命交給天”。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之后,1935年6月挺進寶興,計劃翻越夾金山,需要熟悉雪山的向導。
25日上午,70歲的馬文禮站在磽磧鄉毛澤東、朱德舊居前,講起了父親馬登洪給中央紅軍當向導的故事。那時馬登洪19歲,藏族名字叫莫日堅,住在夾金山腳下,是個諳熟山路的獵人。因提了一盞馬燈給紅軍帶路,紅軍送他一個新名——“馬燈紅”。
馬登洪看到,“有些紅軍光腳板,衣服都爛了,吃不飽穿不暖”。盡管如此,戰士們仍然積極樂觀。他和漢人向導楊茂才送紅一方面軍先遣部隊上山。6月12日拂曉,紅軍戰士沿著崎嶇狹窄泥路,向著山頂爬去,是日下午,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先遣隊翻過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七十四團在懋功縣達維(今小金縣達維鎮)意外相遇,相遇的橋被稱為“會師橋”。幾天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也翻越夾金山,進抵達維。在達維,紅一、紅四方面軍舉行了會師大會。
翻越夾金山后,紅軍在長征中還翻越了夢筆山、長板山、倉德山、打古山等多座大雪山。“長征萬裡險,最憶夾金山”,很多老一輩革命家親身經歷過翻越夾金山的歷程。位於寶興縣沿江路324號的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收藏了他們的記憶——
鄧穎超在回憶錄中寫道:“夾金山上終年積雪,山頂空氣稀薄。必須在每天下午4時前走過,上下30公裡,中途不能停留,否則,大風雪來了就會凍死在山上。”伍修權“曾親眼看見有的同志太累了,坐下去想休息一會兒,可是一坐下就再也起不來了。他們為革命戰斗到自己的最后一口氣”。楊成武回憶說:“將到山頂,突然下起一陣冰雹,核桃大的雹子劈頭蓋腦地打來,打得滿臉腫痛,我們隻好用手捂著腦袋向前走。”
“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7月25日下午3時許,夾金山埡口,刻有“海拔4114米”的石碑旁,小金縣達維紅軍小學學生在夏令營活動中唱起了當地流傳的歌謠。
“當年紅軍翻越雪山,惡劣的環境帶來很多困難,今天我也感受了一下。”6年級男孩文臏仕說,“我會傳承紅軍精神,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