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文脈 多彩中原

![]() |
厚重河南 |
![]() |
1984年春節,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在鄭州白庄演出。 |
![]() |
豫劇“李派”老生創始人李樹建演出豫劇《程嬰救孤》。 |
![]() |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
![]() |
2018年國慶黃金周,龍門石窟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
![]() |
在河南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景區,太極拳愛好者在表演太極拳。 |
![]() |
上世紀80年代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師生們在練拳。 |
![]() |
位於河南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
![]() |
王賓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辭,卜骨的內容涉及祭祀、田獵、天象等諸多方面。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 |
![]() |
小屯南地甲骨,上刻甲骨文字93個,內容為商王田獵事。現存安陽殷墟博物館。 |
![]() |
拍攝於1982年7月的河南開封明周王府遺址。 |
![]() |
如今的河南開封龍亭公園。 |
![]() |
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館建成並開放,主體展館成金字塔形,建筑氣勢宏偉,造型古朴典雅。 |
![]() |
1961年,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河南省博物館由開封遷至鄭州。 |
![]() |
位於河南洛陽市新安縣的黛眉山。 |
![]() |
掃碼觀看更多內容 |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原文化最顯著的特征。有史以來,中原文化以獨特的根源性、原創性、包容性、開放性、基礎性,反映折射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軌跡,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傳承著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
河南,以古聞名,以新出彩。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等,不斷豐富河南厚重文化內涵,展示新時代風採。近年來,河南省以文化創意為依托,全域旅游為主體,品牌建設為重點,不斷打造“文化+”“旅游+”“互聯網+”平台,培育優質文旅產品,全力打造“老家河南”“中國功夫”及中華古都游、中國功夫游、中原山水游、黃河絲路游等4條線路,持續探索文化、旅游、生態之間產業融合,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5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