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歷史邏輯與現實路徑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人民政協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日益明晰,人民政協的職能不斷豐富,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突顯,人民政協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定型,已經成為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報開設“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70年”欄目,梳理總結人民政協70年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成果,以饗讀者。
作為一項源於本土、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人民政協既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既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形式,又是專門協商機構﹔既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協制度涉及政協組織運行的基本准則和自身建設的規范體系等方面,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由政協性質定位決定的。
在規范的層面,制度都有一個從建立、發展、完善到成熟、定型的過程,成熟是定型的前提和基礎,定型是成熟的反映和結果。任何制度都有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變革的目標方向。人民政協制度也不例外,在價值取向上,新時代人民政協自身將形成一整套更加齊全完備、更加規范穩定、更加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這裡所說的更加齊全完備,是指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周全配套,制度之間相互協調一致﹔更加規范穩定,是指各方面的制度經過建立、發展、改革和創新實踐的檢驗,形成人民政協規范化、程序化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流程﹔更加有效管用,是指制度、體制、機制都從政協工作的實際出發,能夠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的實際效果。
基於上述的價值取向,人民政協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主要體現當代中國政治格局中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優勢。這具體體現在三個層面的成熟和定型:
理論的成熟和定型。人民政協制度是有關人民政協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的集中凝練和體現。它的理論淵源主要有三個,即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團結帶領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政協制度,創立了黨的人民政協理論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凝結著對新時代人民政協使命任務、工作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在繼承的基礎上對黨的人民政協理論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為新時代人民政協擔當新使命新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
制度的成熟和定型。這集中體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框架中人民政協自身運行制度、體制和機制的完備性。人民政協制度是我國政黨政治的運轉基礎,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相互關系和開展政治活動的基本准則,為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長期執政提供了制度基礎,是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維護國家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証。
實踐的成熟和定型。人民政協制度既源於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協商建國的實踐,也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探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創新。中共十八大以來,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基礎上的更加定型,主要體現在專門協商機構的類型定位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政協提出的新要求,人民政協把協商民主貫穿於履行職能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了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人民政協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歷史邏輯
2019年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制度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多個時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人民政協作為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團結和民主是其不變的主題,隨著黨在不同時期歷史使命的變化發展,其中“團結”誰、怎麼“團結”、如何“民主”、怎樣“協商”,則有不同的側重,在不同時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筆者認為,從人民政協制度建立、發展、完善和成熟定型的進程來看,大體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三個歷史時期相吻合,可以分為四個歷史階段。
第一個階段,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前夕與初期,是人民政協制度創立和初步探索階段。1948年,中國共產黨發表著名的“五一口號”,向全中國人民發出號召,提出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以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真正確立。
第二個階段,中華民族由站起來向富起來的過渡時期,是人民政協制度鞏固和進一步探索階段。1954年毛澤東在《關於政協的性質與任務》一文中,指出:“政協是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統一戰線組織,是黨派性的,它的成員主要是黨派、團體推出的代表。”歷史發展邏輯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多黨合作的機構和載體,它在更深層次體現了道義得失和人心向背。
第三個階段,中華民族富起來的時期,是人民政協制度鞏固和完善的階段。1978年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上,鄧小平當選為全國政協主席。同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人民政協工作圍繞“進一步動員、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力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展開。進入21世紀,中共中央頒布《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為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政策依據、制度保障。
第四個階段,在中華民族迎來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時期,人民政協制度迎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階段。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就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闡述了人民政協工作的性質定位、工作原則、目標任務、職責使命和實踐要求等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建設什麼樣的人民政協、怎樣建設人民政協的重大課題,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人民政協理論的新飛躍。人民政協的開拓創新實踐正在向縱深發展。
人民政協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現實路徑
任何政治現象包括政治制度,都是相對照而存在的,相比較而發展的。在新時代,積極推動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也具有時代的緊迫性。
現實路徑之一,實現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須堅持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是人民政協這一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重要標志。專門協商機構,需有特別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資質,高超的政治水平和協商能力,完善的協商程序和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保証,也是新時代人民政協必須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則。
現實路徑之二,深化政協理論創新。如何深刻把握和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是衡量人民政協制度是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標准。新時代人民政協理論工作,要深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從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新型政黨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角度,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探索,為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堅實理論支持。
現實路徑之三,深化人民政協制度創新。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通過搭建各種適用的平台,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積極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制度體系,確保人民政協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現實路徑之四,深化人民政協制度建設的實踐。人民政協制度建設是否成熟、能否定型,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凡是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已經成熟的,才能定型。經過檢驗,哪些具體制度有錯誤就要改正,有疏漏就要修補,有不足就要增強,哪些具體制度不夠成熟就要繼續完善,直至成熟。近年來,全國政協和地方各級政協深刻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方位新使命,將“學習”“雙向發力”“提質增效”“黨建”等關鍵詞貫穿政協各項履職工作始終,由此形成了推進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一系列生動實踐。要認真總結政協制度建設的規律,指導和深化具體實踐。唯有如此,具體制度、規定、操作程序也能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者姚儉建系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博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