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全國政協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聚焦“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以好家風帶民風促社風(人民政協新實踐)

本報記者  楊  昊
2019年07月11日04: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和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我國傳統家庭結構深刻調整,婚姻家庭觀念深刻變革,家庭功能弱化、家教工作缺位、家風文化斷層等問題日益突出

  推動家風建設應弘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家庭美德,以好家風帶民風促社風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既是家事,也是國事,關系個人健康成長、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繁榮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日前,全國政協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聚焦“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主題,15名政協委員與家庭代表在全國政協機關和天津、上海、山東、陝西5個會場以及通過手機連線方式發言,260多位委員通過移動履職平台,圍繞如何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頂層設計、開創家庭教育新格局、推動形成體現時代特色的新家風等問題發表意見,並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相關部委負責人現場互動交流。

  聚焦家庭功能弱化、家教工作缺位、家風文化斷層等問題

  會上,委員們對當前我國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和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我國傳統家庭結構深刻調整,婚姻家庭觀念深刻變革,家庭功能弱化、家教工作缺位、家風文化斷層等問題日益突出。近年來,有關部門的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職責定位不清、工作力量分散、法治建設滯后等問題。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范疇不統一,有人片面認為就是孩子教育問題。相關工作體系還不夠明確,工作內容碎片化,缺乏規劃,各唱各調。”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徐敬業建議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上升到國家治理層面加以重視,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制定出台關於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指導意見。

  “相關部門雖然結合工作職能,從不同角度開展了家庭建設工作,但系統化整體推動工作的合力不夠。”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崔郁看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於明確牽頭部門。她建議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統籌規劃形成工作合力,在全社會培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良好風氣。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渭南市副市長高潔在調研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象突出,村民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厚葬薄養、盲目攀比陋習依然存在。在她看來,應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納入鄉村治理格局。“注重鄉風家風建設,建設好村史館,展示鄉村歷史變遷和本土鄉情。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移風易俗,建立鄉風紅黑榜,曝光不良行為。”高潔說。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穎曾長期從事刑事審判工作,多年來持續關注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她在工作中發現,家庭教育缺失、家長教育方式不當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建議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強化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應綜合考慮年齡大小、行為性質、社會危害性等因素,施以不同矯治措施,幫助孩子們順利回歸家庭和社會。既要避免‘一判了之’,也要杜絕‘一放了之’。”李穎說。

  要改變“小馬拉大車”的工作格局

  家庭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社會共治、久久為功,構建政府引導、部門聯動、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正是題中之義。

  會上有委員提出,家風家教問題由婦聯牽頭,卻需協調多個政府職能部門,難免有“小馬拉大車”之嫌。“目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責任在家庭而不在社會的思想意識還很深,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轉變觀念。黨委加強領導,政府落實職能,群團發揮作用,工作才能做好。”崔郁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王麗萍介紹了上海市長寧區華陽社區家庭人民建設指導中心(簡稱“家中心”)的成功案例:這是一個由婦聯培育、指導家庭建設的社區工作站,將“家中心”實體陣地與社區文化中心、社區志願者服務中心、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融合打造,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接家庭文明、家庭教育等項目。在當地黨委和各級職能部門的領導支持下,“家中心”擁有老中青多個年齡層次的志願者,成為社區建設、家庭支持的重要力量。

  不僅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輔助作用,還要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著力解決有些家庭隻養不教、養育能力缺失等問題,形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銜接、良性互動新格局。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朱永新建議,完善家校溝通和教師家訪制度,加強學校與學生家庭的有效聯系,引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理念、內容、方法和策略上的有機銜接。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西安曲江二小通過成立家長學校、舉辦家教講堂等系列舉措,探索出了一條較好的家校共建之路。”陝西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顏明呼吁成立家長學校,辦好家教培訓。

  針對顏明委員的建議,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積極回應——教育部將結合委員建議,推動家庭教育納入中小學師資培訓和教師考核,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校長、老師的積極性,設計家長學校課程,開發家庭教育的教材和指導手冊。

  培育新時代家風文化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規范與准則。家風不僅對每個家庭意義重大,更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民風、社風。

  今年4月,全國政協調研組專程到山東調研“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來自山東曲阜的孔令紹作為全國五好家庭的代表,通過手機連線參與了協商會。

  “文化是家庭的靈魂。對於家庭來說,文化傳承比財富積累更重要。如今一些家庭的教育似乎走入了誤區,‘盼子成龍,望女成鳳’。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走進孩子的心裡,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孔令紹說。

  “孝老愛親,睦鄰友群,守誠敦禮,報國奉公。”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學典用了16個字表述自己心中的新時代家風。

  “城市化進程加快,傳統鄉鄰關系受到沖擊,和睦鄰裡應是家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心懷國家、恪盡職守應是家風建設的重要方面……”王學典一一解釋了自己的表述。

  不僅要充分發掘優秀傳統家規家訓,更要將家風建設注入時代內涵,樹立新時代家庭文明新風尚。“新時代的家風,除了傳承,還要在青年家庭中改善和創新。”天津市政協委員張建雲認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建設,培育新時代的家風文化。張建雲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制作了600集的音視頻產品,專門針對年輕家庭教子困惑,利用微信群講家風課,深受年輕人喜愛。

  黨員領導干部代表黨和政府的形象,其家風不單純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更關乎黨風、折射政風、影響社風民風。“必須把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緊抓在手、持續用力。”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軍委政法委員會原書記李曉峰在連線發言時說。

  與會委員普遍認為,推動家風建設應弘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家庭美德,以好家風帶民風促社風。加強輿論引導,加大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宣傳力度,創新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講好家庭故事,使家庭文明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1日 18 版)
(責編: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