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征路 裡裡興國魂——江西興國英名廊的歷史解讀

2019年06月17日14:54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萬裡長征路 裡裡興國魂——江西興國英名廊的歷史解讀

新華社南昌6月16日電 題:萬裡長征路 裡裡興國魂——江西興國英名廊的歷史解讀

新華社記者李鬆、梅常偉、劉斐

興國縣,一個曾經閃耀中國的名字。江西省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一面長長的黑色大理石烈士英名廊上,鐫刻著23179個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蕭柏棠、鐘英增、黃義福……

每個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都有一段老區軍民為革命、為長征英勇犧牲的壯烈故事。

“當年興國縣有23萬人,僅犧牲在長征路上的興國籍官兵就有12038人,幾乎每一公裡就有一位興國籍戰士倒下。二萬五千裡漫漫長征路,是紅軍將士用生命鋪就的,也洒滿了興國兒女的熱血。萬裡長征路,裡裡興國魂。”一名年輕的講解員對記者說,“這些戰士中,有些犧牲時年齡還不滿18歲。”

長征,是鋪滿了血與火的路程,是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前有阻敵,后有追兵,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在興國籍戰士心目中,“革命理想高於天”,這是神聖而不可動搖的,是他們以身赴死的動力之源。

數字是對歷史最好的解讀——

5.5萬:蘇區時興國縣參加紅軍人數。也就是說,當年興國縣每4個人中,就有1人去當紅軍。長岡鄉80%的青壯年參加了紅軍。在長征前的擴紅運動中,興國出現了許多“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爭當紅軍”的感人情景。

23179:興國縣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人數,佔全國烈士人數的1/60,所以興國被稱為“中華烈士第一縣”。

56:興國籍開國將軍人數。將軍人數位列全國縣級第二,所以興國被稱為“將軍縣”。

長征中,興國籍戰士的身影總會出現在險峻扼要之地、千鈞一發之時。如果說長征是震驚寰宇的壯舉,那麼湘江之戰,則是這一壯舉中最慘烈、最悲壯的一幕。興國籍戰士為此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1932年,紅軍各軍團設立補充師,紅三軍團補充師設在興國筲箕窩,先后向紅三軍團輸入新兵2萬多人。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開始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最殘酷的湘江戰役爆發。11月28日開始,紅三軍團擔任中央縱隊右翼掩護任務,在湘江東岸與敵血戰3天。11月30日,一個令長征戰士永遠難忘的決定他們生死的日子。整整一天,戰斗都在激烈地進行著。幾十架敵機不停地轟炸,炸完了就飛得低低的,用機槍掃射。中午,中央縱隊渡過湘江,江東隻留下紅三軍團六師(興國模范師)十八團和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接應紅八軍團。他們在江東陷入了廣西軍閥8個整編師的重重包圍。第十八團在陳家背被敵人3個師包圍,血戰一天,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湘江。從此,當地有了“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

湘江戰役,興國模范師傷亡過半……

“太慘烈了!”在興國採訪期間,一位老紅軍后人對記者說,“我爺爺曾參加過湘江戰役,每次提及就忍不住流淚。”

江西省興國縣紅土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留弟說:“長征中,興國籍戰士用革命理想,激發起百折不撓的意志﹔用信念,凝聚成一往無前的精神,用生命寫就人間奇跡。”

85年前,興國舉全縣之力支援紅軍長征,興國人民萇弘碧血,毀家紓難,無私奉獻,拆骨滴髓。今天,我們追尋興國籍戰士跨越千山萬水的足跡,就是追尋一個個搖曳蕩魂的傳奇。

(責編:梁秋坪、劉融)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