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歷——
太空之旅

講述人:楊利偉,神舟五號航天員,中國第一位飛天航天員
2003年10月15日一早,飛船預計9時整發射,進艙時間是6時15分。時鐘指向早上6時,我已經在50多米高的發射平台上,現場隻剩下4個人:我、一位教員、一位工程師和一位醫生。
6時15分,我接到進艙命令。進艙之后,用了十幾分鐘完成接收飛船程序,並把確認單交給工程師。
“10、9、8、7……”當指揮員倒計時口令傳來時,我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了一個庄嚴的軍禮!9時整,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火箭拔地而起,載著我飛向太空。我能感覺自己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得像一塊鐵。飛船逐漸加速,負荷逐步加大,當感到那種壓力遠不像訓練中那麼大,全身的肌肉才漸漸放鬆下來。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裡的高度時,突然與飛船產生了強烈共振,我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臟六腑似乎都要震碎了,這是在地面訓練時從未經歷過的。隻能咬緊牙關堅持著!共振似乎是太空在考驗我這個來自中國的首個造訪者。不適感竟很快減輕了。我感到從沒有過的輕鬆和舒服,如釋千鈞重負。
火箭繼續往大氣層外飛去,速度越來越快,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火箭分離,整流罩分離……就在一瞬間,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似乎飄起來了,我意識到,飛船已經脫離地球引力,真的來到了太空。
舷窗外,陽光把飛船太陽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邊就是人類居住的美麗地球。蔚藍色的地球披著淡淡的雲層,長長的海岸線在大陸和海洋間清晰可辨。飛船繞著地球高速飛行,90分鐘一圈,一會兒白天,一會兒黑夜。黑白交替之間,地球邊緣仿佛鑲了一道漂亮的金邊,十分迷人。
獨自在太空飛行,但一想到億萬祖國人民翹首以待,覺得自己是代表著所有中國人甚至是人類來到了太空。我拿起太空筆,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寫上了這樣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並在艙內鏡頭前向祖國人民、世界人民展示。
“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是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初衷﹔“中國人來到了太空”,既描述了一個歷史時刻,也表達了我無比的自豪。
當飛船飛行到第七圈時,我在太空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美好願望。
根據飛船飛行程序的安排,可以在太空中休息6個小時,但我隻睡了半個多小時。除了完成規定的飛行程序和任務外,抓緊分分秒秒,盡可能多地體驗在太空中的失重感受,多做一些動作,多拍一些資料,為今后的訓練和任務多積累經驗。我把飛行手冊、攝像機皮包、筆和電池板等物品拋在空中,用手輕輕一推,它們就會飄動旋轉。還解開束縛帶讓自己飄在空中,一會兒倒立,一會兒旋轉,做各種動作體會失重情況下身體的感受。我也把這一切都錄了下來,帶回了地面。
當飛船飛行到第八圈時,北京指揮中心通知我與家人進行天地通話。耳機裡傳來妻子的聲音:“利偉,你怎麼樣?我們看到你了,我們都為你感到驕傲!咱爸、咱媽和孩子都來了,我們期待你歸來!”我回答:“感覺非常好,放心吧。謝謝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接著孩子問我:“爸爸,你看到什麼了?”我回答說:“我看到咱們美麗的家了!我想,這個家,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這個家,就是我們美麗的家鄉!”
2003年10月16日4時31分,我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接到了返航的命令。6時許,飛船脫離原來的軌道,沿返回軌道向著陸場飛行。
6時23分,飛船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我向指揮部報告:“我是神舟五號,我已安全著陸。”幾分鐘后,著陸場搜救隊員就來到返回艙旁邊,幫我打開艙門。開艙門的年輕士兵叫李濤,一看到他,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可見著親人了!
(本報記者余建斌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01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