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首次舉辦的專業類世博會

繪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新中國的“第一”·70年)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19年05月03日05: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999年昆明世博會一景。
  資料圖片

 

  4月29日,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20年前的4月30日,我國首次舉辦的專業類世博會——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

  在1999年5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的《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隆重開幕》報道中這樣寫道:“這是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主辦的大型世界園藝博覽會。”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成果,也讓中國人不必出國便能了解全世界的園藝文化。舉辦昆明世博會還帶動了昆明城市建設,拉動了雲南旅游發展,推動我國園林園藝進步。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為后來中國舉辦奧運會等大型活動積累了經驗。

  

  親歷者說 

  講述人:郭方明,原雲南省園藝博覽局局長,負責昆明世博會籌備工作。

  “說起昆明世博會,我能講上幾天幾夜。”1997年,臨近退休的郭方明“臨危受命”,成為雲南省園藝博覽局局長,負責1999年昆明世博會的籌備工作。他說,籌備昆明世博會是自己“打過最硬的仗”。

  “危”在時間緊、任務重。一般而言,世博會的籌辦周期是5年,然而,直到1995年底,昆明才被確定為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地,真正留給昆明的時間隻有兩年。對於首次舉辦A1級大型專業博覽會的中國來說,要完成建設布展、邀請嘉賓等一系列工作,還要達到“世界一流、中國氣派、雲南特色”的高標准並不容易。

  “時間緊是最大的難題。”據郭方明回憶,到1997年5月27日舉行開工儀式,世博園3000多畝的地塊還只是些土方,設計圖隻有一張總圖,單體圖紙還一張都沒有。不到兩年的時限像一副重擔壓在所有建設者肩上,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兩年裡,我至少有50天干了通宵沒有睡覺,參加世博會籌備的干部基本都是這樣的工作狀態。”對那時的情景,郭方明依然歷歷在目。

  “先從世界一流做起!”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城市建設與經營專業的郭方明說,自己把一生所學和大量心血融入了世界園藝博覽會。花園大道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工花卉景觀,按照設計要求,每平方米要有81朵花、每朵花要基本一樣高,這樣布景的時候才能將葉子藏在花下,讓游客一眼望去隻看到絢爛的花海。“為了保証花卉品質,我們專門建立了園藝隊伍。”郭方明說。

  當時建園需要移植部分珍稀瀕危植物,各地都是無條件支持。郭方明說,當時隻要是世博園建設需要的植物,不用我們去拉,都是各地將植物送到世博園。

  工程要求高,時間緊,所有資金均由雲南省籌措。“我此前長期擔任建設廳廳長,熟悉工程建設和造價。”郭方明說,雖然經費不寬裕,但工程質量高標准、嚴要求,不該省的工序一項都不能省。郭方明說,世博園的1000多個工程不僅沒超預算,還用結余建設了世博花園酒店這一創收項目。

  展會期間,花園大道鮮花換了4次,每次光是鮮花就要耗資200萬元。然而,昆明世博會吸引了942萬人進園參觀,單門票收入就超過4億元。次年,雲南省園藝博覽局轉制為企業,僅用6年時間便收回了建設成本。

  “1999年世博會的舉辦,不僅提升了昆明的城建水平,還極大提高了昆明市的整體文明素質。”郭方明說,昆明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辦展水平。會后國際展覽局還受邀專門前往上海考察,為之后上海成功申辦綜合性世博會提供了有益借鑒。

  

  參觀貼士 

  昆明世博園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整體保留的世博會會址。

  昆明世博園位於昆明市東北郊,是具有“世界一流、中國氣派、雲南特色”的園林園藝品大觀園。世博園佔地面積超過200公頃,建議游客乘坐景區內的電瓶車游覽﹔世博園內綰秀苑等處可以品嘗地道雲南菜。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03日 06 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