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平與吐爾遜·托乎提互幫互助,親如一家
“他就像我的親哥哥!”

![]() |
陳耀平(左一)向吐爾遜·托乎提一家傳授養兔技術。 |
“我不玩手機,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和吐爾遜·托乎提一起照顧棚裡的兔子,實在沒有時間啊!”在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陲的阿克蘇市拜什吐格曼鄉,記者遇見頭頂太陽帽、一身布衣、身材瘦小的陳耀平時,要加他的微信,不想得到這樣的回答。
他到底有多忙?到底在為誰忙?又圖個啥?帶著好奇,記者連續兩天鑽進他幫扶的貧困戶吐爾遜·托乎提的兔棚裡,一探究竟。
“我的漢族朋友也很多,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2013年5月,44歲的陳耀平跟隨建筑施工隊從河南漯河老家來到拜什吐格曼鄉阿熱蘭干村,為當地建安居富民房。
“攪拌機出毛病了,這可咋整,又要耽誤工期了。”一天,身為施工隊小隊長的陳耀平面對突發問題,急得直轉圈。
坐在自家院牆外晒太陽的村民吐爾遜·托乎提正巧看見這一幕,他拄著拐杖走到攪拌機旁,東瞅瞅,西看看,上指指,下弄弄,幫著操作人員排除了故障。
“你這位同志手上有技術呀。不錯,不錯!”陳耀平沖著眼前這位質朴的維吾爾族農民,大聲贊嘆。“請修理師傅來修機器,既費時間,還得付工費。既然你修好了,就收下這辛苦費吧。”陳耀平從口袋裡掏出100元,遞給吐爾遜·托乎提。
吐爾遜·托乎提說啥也不拿這錢,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我開了好多年拖拉機、推土機,機械原理還是懂一些,這個攪拌機是小毛病。再說了,我的漢族朋友也很多,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也就打那時開始,陳耀平對眼前的這個漢子敬佩有加,想要更好地了解他。
陳耀平主動提出去他家裡看看。
“黑咕隆咚的土房內,沒有像樣的家具,土炕、土灶,一個小電視機,還有三個光腳丫滿地跑的孩子。”當陳耀平提著食用油、大米和孩子們喜歡吃的零食進入吐爾遜·托乎提的房子時,眼前的這番景象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后來,他了解到,吐爾遜·托乎提因遭遇車禍,已造成三級殘疾,沒有勞動能力。他妻子也身患疾病,家裡10畝地無人看管……
“我願意承擔全部風險和前期投入”
“吐爾遜·托乎提懂技術,心腸又好,卻因為車禍的影響,日子過得很緊巴。所以,我下決心想要幫幫他!”與吐爾遜·托乎提一家初次相遇的情景,陳耀平至今難忘。
就這樣,那半年,陳耀平一邊在阿熱蘭干村忙活著安居富民房工程,一邊隻要有閑暇就去吐爾遜·托乎提家,看他家缺什麼就幫什麼。
“你就一個打工仔,自己能吃飽飯就不錯了,還去幫別人,圖個啥?”工友們知道后非常不理解,但陳耀平卻不做任何解釋,只是繼續做自己覺得該做的事。
2014年底,村裡的安居富民房基本建完后,陳耀平和妻子依依不舍回到了河南老家。春節沒過完,陳耀平又回到阿克蘇市打工,並從老家給吐爾遜·托乎提一家托運來了液晶電視、電飯煲、電餅鐺和兩紙箱孩子們穿的衣服、鞋子。
這一年,他在阿克蘇市附近打工,一有時間就到吐爾遜·托乎提家幫著種地、割麥子、收棉花。
陳耀平一直尋思著“如何能使這家人創收掙錢,讓他們徹底脫貧?”
陳耀平有養兔經驗,他鼓勵吐爾遜·托乎提養兔脫貧,“我願意承擔全部風險和前期投入。”起初,吐爾遜·托乎提對這一行很陌生,不敢養,但面對陳耀平的誠懇表態,夫妻倆決定試試。
2015年5月,陳耀平幫著吐爾遜·托乎提在家裡的庭院建了一個養兔大棚,還買來種兔讓他們養殖。
“剛開始,配種、防疫他們都不會,如果沒人幫,他們根本搞不起來。后來我就不再到外面打工了,干脆就住在他家,幫他們把兔子養起來。”陳耀平說。
“我們也想向陳大哥拜師學藝”
在吐爾遜·托乎提家,陳耀平一住就是4年。
陳耀平不僅用打工積攢的錢購買麩皮、玉米面、疫苗,還負擔起吐爾遜·托乎提一家日常開銷,直到他們渡過難關。
2015年底,他們的第一批種兔出欄,賣了1萬多塊錢。
如今,在陳耀平的幫助下,吐爾遜·托乎提將一個兔棚擴展到三個。今年春節剛過,他們就接到了20多個訂單,1000多隻兔子被訂購。
“現在,我們的存欄兔已超過3000隻,2018年收益達到20多萬元。”眼下,吐爾遜·托乎提一家已把以往看病欠的外債全部還完。他一說起陳耀平為幫自己脫貧連老家都不回,就很激動,“他就像我的親哥哥!他對我們一家人的恩情,說也說不完!”
陳耀平也一直想念河南的家人。但是養兔技術復雜,稍有閃失就可能功虧一簣。“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養殖場會有大收獲,我秋天就能回老家看看了。”陳耀平說。
今年,他倆打算擴大養殖規模,成立合作社,盡可能多地吸納當地貧困戶,給大家傳授養兔技術。阿熱蘭干村三小隊隊長艾麥爾·玉散聽說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跑到吐爾遜·托乎提家,“我們也想向陳大哥拜師學藝,學到養殖技術,一起致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30日 1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