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公安、海關、稅務部門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便利度贏得滿意度(傾聽)

本報記者  張  洋  杜海濤  吳秋余
2019年03月26日09: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大力推進“減証便民”,一批批令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奇葩証明”、重復証明被清理。從“減証便民”到優化審批服務模式,公安部門推出各項便民利民措施,海關精簡七成辦事單証材料,稅務部門大力增進辦稅便利……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獲得感。

  

  公安部門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旅游、住宿都需要身份証明,一旦不慎丟失,往往帶來麻煩。如今在天津,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以及全市所有基層派出所,都可以實現臨時身份証明全市通辦,立等可取。

  “辦理速度特別快,不需要什麼復雜的手續,我是11點20的航班,來得及!來得及!”不久前,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航站區派出所,記者遇到一位准備外出旅游的天津市民,到了機場才發現忘帶身份証,很著急。結果在臨時身份証辦理點,不到一分鐘時間,一張臨時乘機身份証明就辦好了。

  “過程非常簡單,群眾隻要說出身份証號,核實信息無誤后,立等可取。”據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航站區派出所民警王虎介紹,“如果有往返機票的旅客,最長時間可以開到15天。”

  老百姓關注什麼、期盼什麼,公安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一系列改革成果讓老百姓有了切切實實的獲得感。

  2018年2月1日起,涉及就近辦証、自助辦証、免費照相、外籍華人辦証、邊檢自助通關等多個方面的8項出入境便利措施施行﹔

  2018年6月18日起,在全國陸海空口岸實現中國公民出入境通關排隊不超過30分鐘,著力解決大型口岸高峰期排長隊問題﹔

  2018年9月1日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4方面20項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全面啟動推行﹔

  2018年11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推出簡化企業開辦程序、壓縮開辦時間等6項便民利民措施,進一步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創業﹔

  ……

  黨的十九大以來,公安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送出一個又一個便民利民“大禮包”。“再也不用為了辦身份証跑回老家了”“辦交管業務隻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輕鬆搞定”“出入境自助通道越來越多,口岸通關越來越便捷了”……群眾的好評,表達了對公安行政管理改革的認可。

  2018年5月1日起,全國實行辦理護照等出入境証件“隻跑一次”制度,申請人到出入境接待窗口,一次即可完成申辦護照等出入境証件的全部手續。截至2018年底,國家移民和出入境管理系統累計簽發出入境証件1億本次,同比增長12.1%,98.5%的群眾可在同一場所一次性完成全部辦証手續,91%的群眾現場辦結手續少於30分鐘,滿意率超過99%。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以大數據、雲計算應用為代表的科技信息化創新應用在各級公安機關蔚然成風,“數據革命”帶領公安機關邁入警務現代化的快車道。陝西省公安廳利用“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台,網上受理群眾申請,審核通過后可通過郵寄方式送達﹔黑龍江在全省戶籍大廳設置了專門窗口,為相關部門提供人口查詢服務,並通過互聯網為公民個人提供核查認証服務……“一門式一網式”服務,著力推進公安內部資源的高度整合、窗口單位的規范建設,讓群眾辦事更方便。

  海關實現對進出口環節監管証件聯網核查全覆蓋

  1月6日,剛剛靠泊浙江舟山港的“山東大成”號10分鐘便辦理完了海關審批手續,隨即開始卸載近40萬噸鐵礦砂。“多虧有了‘單一窗口’,我們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報關審批手續,工作變得更加簡單便捷。”中國舟山中遠海運船務代理有限公司船務部經理何明說。

  杭州海關隸屬舟山海關監控查驗一科科長陳新建介紹,作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准版中的一個特色功能,船舶申報人隻需要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准版填報一次數據,即可同時完成向海關、海事、邊檢、港航等多個單位的申報手續。

  “‘一單多報’使得船舶進出境網上通關申報由1113項數據壓縮到371項,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通關無紙化,原需遞交口岸單位的44類、70余種紙質申報材料全部取消,單船進出境手續辦理時間壓縮到2小時以內。”陳新建說。

  要想壓縮通關時間、降低通關費用,必須減單証。去年5月29日,海關總署宣布,在對原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兩部分合計206部規章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通過修改或者廢止84部現行規章,大幅精簡海關單証,精簡比例達到70%。

  自去年11月1日起,海關總署按照“能取消的取消,能合並的合並,能退出口岸驗核的退出口岸驗核”的原則,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台,與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工信部等16家發証機關系統對接和數據互聯。除涉及保密需要等特殊情況外,海關對進出口環節46種監管証件全部實現聯網核查。企業可採用無紙方式向海關申報相關証件,避免了以往現場奔波、紙質申請、重復提交,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廣州海關負責人介紹,以“單一窗口”國際航行船舶申報為例,該功能整合了海關、邊檢、海事、港務的申報數據,實現“一單五報”,減少企業2/3錄入工作量,還取消船舶出口岸紙質聯系單,實現全程無紙化作業,每票貨物為企業節省費用100元,結關時間縮短至1—2天,減少85%以上。

  稅務部門推動信息互聯互通,企業辦事更省心

  為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稅務部門近年來大力推行網上辦稅,“一次都不跑、全程網上辦”成為稅務部門努力的方向。2015年起,稅務總局實施“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目前全國稅務系統已100%開通網上辦稅服務廳,實現了信息採集、申報繳稅、發票業務等大部分涉稅事項的網上辦理。

  去年以來,稅務總局全面規范行政審批工作,根據實際情況減少審批項目、壓縮審批環節、縮短辦稅時限,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2018年初,稅務總局發布了《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清單中列明了報告類、發票類、申報類、備案類、証明類等5大類103小類一次辦結稅務事項,大幅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與稅收遵從成本。

  有些審批事項取消后,仍要求報送備案資料,給納稅人帶來了一定不便。如何讓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更省心?稅務總局再次“放大招”,取消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管理,實行納稅人“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的辦理方式。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推進,稅務部門積極推動部門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在簡化辦稅流程上繼續發力。比如,取消外出經營稅收管理証明,實行網上報驗﹔簡化納稅人跨市、縣變更登記流程,便利市場主體自由遷移。

  “企業跨區域外出經營,不必再去辦稅廳開具外出經營証明,僅在網上辦稅平台填報報告表、反饋表即可。”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孫玉山介紹。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在外省的項目數以千計,財務人員對於跨區域經營網上報驗的便利感受頗深。“建設新疆可克達拉特大橋項目時,項目地與上海遠隔5000多公裡,為了辦理外經証的報驗和注銷,財務人員要先坐飛機再轉火車,最后換乘汽車才能到達,人、財和物負擔都很大。現在隻要通過網上辦稅平台填報,幾分鐘就能搞定。”公司資產財務部副處長齊曄卿細數變化。

  納稅人辦稅過程中的痛點問題,稅務機關立行立改,稅務注銷的不斷提速正是其中一大亮點。2018年9月,稅務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辦理企業稅務注銷程序的通知》,下大力氣優化企業稅務注銷程序,實行清稅証明免辦服務、優化稅務注銷即辦服務、簡並辦理流程和減少報送資料。

  石家庄雲斑貿易有限公司的辦稅員任曉軒來到石家庄市長安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清稅注銷業務專窗”申請企業注銷。工作人員受理申請后,當場為她出具了清稅証明。“沒想到20多分鐘就辦好了。”任曉軒說。

  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又進一步加速了征管便利化的進程。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主管合伙人梅杞成說:“國稅地稅合並更有利於暢通稅務機關內部的溝通渠道,推進跨區域信息共享和稅收風險管理協作,從而進一步提升稅收征管效率,減少納稅人端的信息提供負擔。”

  “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深入研究便利納稅人享受減稅降費政策的舉措,主要包括盡快實施擴大稅收優惠備案改備查范圍、加快稅務証明事項清理、推進涉稅資料清單管理等,做到該簡化的程序簡化,能精簡的資料精簡,以更高的便利度換得納稅人更好的滿意度、更強的獲得感。”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說。

  數據來源:國家移民管理局、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

  本版制圖: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6日 07 版)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