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答卷(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江蘇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紀實

本報記者  賀廣華  王偉健  姚雪青  尹曉宇
2019年02月14日04: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63%

  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2.6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

  800億

  江蘇設立總規模800億元的生態環保發展基金,完善與污染物排放總量直接挂鉤的財政政策,倒逼地方政府落實生態環保責任。

  

  “要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抓住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這一工作重點,使我國經濟發展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增強后勁。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動城鎮化向質量提升轉變,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要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努力建設美麗中國……”2013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5年多來,江蘇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產業升級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全丹毅博士最近很忙,作為全球透皮給藥技術領軍者,她還有一個身份——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聘請的“項目經理”。2018年4月3日,江蘇省產研院新型藥物制劑技術研究所簽約落地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這是省產研院第三十九家專業研究所。

  她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名經理人,需要從全球集聚本專業領域的一流人才和頂尖技術,組建自己的核心團隊,開展戰略研究,籌建專業研究所或研發公司,組織實施產業重大原創性項目。未來全球首個抗阿爾茨海默周效透皮貼劑、首個非成癮性陣痛透皮貼劑、3D打印藥物制劑等創新產品,將在她的主持下研發生產並走向市場。

  像全丹毅博士這樣的項目經理,省產研院還有60多位。由項目經理吸引的全球頂尖專家近500人,實現了“引進一個人,帶來一個團隊,培育一個產業”。

  以實體經濟見長的江蘇,目前正處在創新引領的突破期。江蘇省委和省政府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一方面,引進技術領先、產業化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另一方面,針對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技術約束明顯的領域和環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目前,省產研院先后建成硅谷、哥本哈根等8個海外代表處,與哈佛、牛津、德國弗朗霍夫等35家國際知名高校、研發機構和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產業鏈上,分別與大全、魚躍、法爾勝、錢璟康復、康得新等5家省內龍頭企業建設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僅激光所就培育和引進40家激光與光電領域的高科技公司,去年孵化企業銷售總額達4億元。

  距蘇州高鐵北站大約一公裡,一個新型產業園正在建設,這個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正成為研發創新集聚區。蘇州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介紹,研發社區目前已敲定引進5家研究所、20家高端研發公司,培育孵化100家高技術公司。“未來,研發社區主要引進研發型企業,從事技術研發、技術交易、技術服務,輸出輻射到全國各地工業企業,為企業改造升級賦能,提高企業附加值。”

  遠不止一個產業研究院。5年多來,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2.64%,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6.45件,增加3.95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

  田園鄉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隆冬時節的徐州市倪園村,懸水湖波平如鏡,映著遠山的倒影,蜿蜒的青石板路上不時傳來悠遠的古琴樂音。

  走進名為“倪園記憶”的石頭院落,芝麻油香扑面而來。香油坊主人尹龍邊忙活邊招呼來客。“我這個油坊一天能出油200斤。” 春節前,家家戶戶忙著准備土特產,“春節期間一天能有上萬名游客,哪家不想賺一筆。”村黨支部書記尹慶華說。

  倪園村地處徐州呂梁山腹地,過去連條進村的路都沒有,一下雨自行車都得扛著走,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12年,倪園村被銅山區定為傳統古村落,通過修舊如舊的改造,既保留了石牆石院石板路的蘇北傳統民居特色,又增加了春秋古院、夫子客棧、鐘樓戲台等傳統文化元素。

  2017年,倪園村被江蘇定為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區鎮村三級投資2000多萬元,進行道路、管網、衛生室等公共設施改造,打造紫薇園、梯田花海等旅游項目,成為4A級懸水湖風景區核心區域,一年游客達40萬人,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

  在外打工的尹龍回到村裡,重拾磨香油的祖傳手藝,在老院子裡開起了油坊,注冊了“懸水湖香油”商標,生產的香油供不應求,一年純收入有10多萬元。

  開農家樂、辦民宿,做茶館……30多名青年人回鄉創業。“2012年,我們村人均年收入隻有6000多元,2018年突破2萬元。”尹慶華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江蘇的難點在蘇北、重點在蘇北。如何把發展定位變為發展地位?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表示:對標蘇南,想辦法縮小區域落差,讓經濟窪地變成新的增長極﹔同時統籌城鄉,消弭城鄉之間的鴻溝,讓農民享受到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放眼江蘇,2017年6月以來,扎實推進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前兩批70個試點村庄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第三批試點工作穩步推進。5年來,各地深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精神面貌和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公共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佔比達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72萬元和2.08萬元,增長8.2%和8.8%。

  生態環境治理,再現碧水藍天

  “今天撈上來的漂浮物真不少。”傍晚,靖江市新橋鎮新合村保潔員郭康全剛結束長江岸線的巡查。一個月前,他還是江邊魚塘的養殖員。

  新合村擁有2.6公裡長江岸線,20年前村裡就在江堤外側搞起400畝圍欄養殖,發展成遠近聞名的漁家樂,年均人流量有15萬人次。作為村集體重要收入來源,郭康全與10多個村民一直負責打理魚塘,每人每年收入兩萬元。

  去年11月,消息傳來:新合村江灘養殖場屬於靖江市沿江生態修復范圍,所有佔用岸線的魚塘及建筑物必須拆除“退漁還濕”。老郭一聽急了眼,拉著村民天天找村黨委書記徐月蘭說情。“大家辛辛苦苦忙了這麼多年,怎麼能說拆就拆?”第一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老郭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魚塘雖是集體所有,但與長江相比,就是‘小家’了”。徐月蘭挨家挨戶做工作,主動找郭康全談心。

  村民代表大會上,徐月蘭與大家一起學習有關生態保護法規,老郭也慢慢轉過彎來。去年12月,魚塘圍欄與建筑物拆除時,村民們主動去幫忙,還提出成立巡邏隊,老郭主動報了名,“我們6個人,管著江邊這些老垂柳、老銀杏樹,不讓人隨意砍伐,每天打撈漂上江灘的垃圾。”

  靖江52.3公裡的長江岸線中,遵循“1/3岸線綠色發展、1/3岸線開發性保護、1/3岸線不開發”的原則,目前已建成6個濕地保護小區,面積達5480.5公頃。一大批沿江違法建筑治理后種上蘆葦、中山杉,旖旎的沿江自然風光再現。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江蘇出台一系列文件,組建專門工作機構,實施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聚焦難點,制訂環境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標准、監測監控3個基礎性工程建設方案以及園區環境治理工程實施意見,對環境質量改善滯后的地區實施強化督查和精准幫扶﹔制定《江蘇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及配套文件,設立總規模800億元的生態環保發展基金﹔完善與污染物排放總量直接挂鉤的財政政策,倒逼地方政府落實生態環保責任。

  關閉落后低端化工企業1421家,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提高10.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下降33%,自然濕地保護率達48.2%……江蘇交出一份生態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4日 01 版)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