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破解農村牧區養老問題

共建幸福院  舒心享晚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本報記者  吳  勇

2019年02月02日06: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自從住到幸福院,才算是真正過上幸福生活。”1月28日,臘月二十三一大早,劉智就騎上電動小三輪到鎮上買年貨去了。

  劉智今年63歲,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鎮農民。過去,他和老伴楊花花住在大井窪村的老土房裡,劉智腿腳不好是二級傷殘,妻子前幾年又得了腦血栓落下后遺症,評定成了三級傷殘,徹底失去了勞動力,他家成了困難戶。

  2016年,劉智被識別成建檔立卡貧困戶,那年,他年滿60歲,按照當地政策,符合集中養老條件,他和老伴搬進了花村互助養老幸福院,免費住上了磚瓦房,還能享受幸福院的養老服務。

  烏蘭察布市轄11個旗縣市區,其中8個國家貧困縣,2個自治區貧困縣,農村牧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37.4萬人,佔全市老齡人口的73%。農牧業人口多、貧困人口多、老齡人口多,分散居住在農村牧區的老年人生活無所依、增收無以為繼。

  從2012年開始,烏蘭察布市將農村牧區養老問題同危舊房改造、調整農村產業布局、脫貧攻堅相結合,利用撤並后閑置的學校、鄉鎮辦公場所等現有設置,集中建設生活、醫療、文化設施齊全的“互助幸福院”。採取“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社區服務、互助養老”的模式,讓農村60周歲以上有生活能力、無生產能力的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就近搬遷到中心村的“幸福院”居住。老人既不脫離當地生活環境,又方便政府集中提供服務。

  走進劉智在幸福院的家,42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兩間,外間屋是廚房和儲藏室,裡間屋是臥室和衛生間。數九寒天,屋裡暖氣熱得燙手,太陽能熱水器的熱水足夠生活使用,老兩口終於告別了擔水吃、跑旱廁、燒煤取暖和無處洗澡的生活。

  2012年至2018年,烏蘭察布市投入超過12億元,共建成互助幸福院458處43046戶,入住老年人51769人,其中低保戶27894人。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貧困老人的住房安全和養老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老人入住幸福院后,市、旗縣區兩級財政還按照每戶每年500元的標准為幸福院提供運轉經費。通過幾年的實施,幸福院的互助養老模式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通過這個民生舉措,我們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烏蘭察布市民政局副局長李強告訴記者,老年人集中養老使得一些空心村、老齡村被撤並,實現了土地和各種生產要素向種養大戶和專業合作社集中集聚,促進了農村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加了農牧民財產性收入﹔互助幸福院還促進了區域性人口集中集聚,將撤並的村庄以及撂荒耕地、草牧場進行復墾或種樹種草,改善了生態環境,“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省錢省力干了更多的事,這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繼續這項工作的動力和信心。”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02日 04 版)

(責編: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