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的路不再遙遠(我看改革開放40年)

![]() |
本文作者在浙江台州採風時留影 |
去年國慶節前夕,鄉親們紛紛給我發來玉環市舉行樂清灣跨海大橋通車儀式的微信和視頻,他們告訴我,玉環市從此結束了不通高速路的歷史。
漫漫鄉路,牽動著我的心。恰巧,浙江台州市文聯日前邀請我參加採風活動,我順道回趟老家。那天早上8時10分,我從北京南站乘G55次列車,下午4時10分到達溫嶺站。妹夫開車來接我。他笑著說:“樂清灣大橋通車了,咱回家的路更近了。”我興奮道:“今天可以一睹樂清灣大橋的風採了。”
不一會兒,路標提示進入跨海大橋,展現在眼前的是倒“V”字型白色雙峰斜拉鋼塔,直插雲霄,巍峨壯觀,橋面蜿蜒伸向大海。大橋雙向6車道,時速100公裡,經過4座跨海橋梁,全長38公裡,起於溫嶺城南鎮沙頭門,止於樂清南塘樞紐,途經玉環海山、蘆浦。在夕陽映照下,海面一片殷紅,數隻鷗鳥盤旋其上,好一幅壯美的山海圖!
朝發夕至,總共9個多小時,便從北京到了玉環老家。這在40多年前簡直不可想象。我1976年2月參軍入伍、離開家鄉。玉環原是海島縣,當時被漩門一條窄窄的海峽相隔,人們從本島出入要乘輪渡。我入伍那天,和台州籍500余名應征新兵一起在椒江結集,轉乘輪船到上海,再乘軍列,4天4夜才抵達北京。
時隔兩年,1978年2月,我從《人民日報》上看到一則消息,題為《玉環人民改畫地圖》:通過移山填海,鎮堵漩門,一條大壩把海島與內陸連接起來,這條窄窄的險峽從此消失。
1979年元月,我第一次回家探親,從北京乘火車經上海中轉到寧波,再轉乘長途汽車回玉環,全程4天3夜。1986年,我攜新婚妻子回家過年,先乘火車到杭州,再換乘長途汽車,行至新昌至天台路段的山路,陡峭彎曲的盤山道布滿山坡,到了一座山頂,因遇翻車事故受阻,整個盤山路停的車輛猶如長龍一般。等事故處理完畢,才繼續前行。本來應傍晚6時左右到家,結果於次日凌晨才到,父母在家望眼欲穿。妻子是上海人,她原以為浙江緊鄰上海,路途很近,沒想到回家的路這麼遙遠,這麼艱辛。
玉環靠近溫州,北京到溫州的火車開通后,1999年春節我們帶著年幼的兒子回老家。先乘火車19小時到溫州,在溫州轉乘汽車回玉環需3小時,轉乘客船需1小時,於是我們選擇乘船。雖然減少中轉,但仍感到疲於奔波。
直到2009年9月,北京至台州的高鐵通車,才徹底結束回鄉行路難的狀況。兒子在美國留學5年,前年夏天完成學業回國后,我們一家3口再次踏上回鄉路,兒子感嘆這條鄉路今非昔比,變化實在太大了。
此番回到家鄉,我又來到漩門。大壩把漩門兩側海水隔開,當年因漩門落差形成的奔騰不息的浪濤和漩渦不見了,海面波光粼粼,岸邊蘆葦搖曳。不遠處正在建設另一座跨海大橋,即漩門灣大橋及接線工程。從效果圖看,大橋造型獨特,半月環型斜拉橋,橫臥漩門灣。大橋建成后,將炸毀漩門大壩,讓漩門東西海水重新貫通,恢復生態,還原山海風光。
今年元旦前夕,欣聞杭紹台高鐵溫嶺至玉環段工程開工,在漩門灣的蘆蒲鎮建玉環火車站,預計2022年通車。到那時,杭州至玉環僅需一個多小時,玉環將結束無鐵路的歷史。
展望家鄉的願景,漩門重開,將再現滄海環周、天人合一的人間蓬萊﹔跨海大橋、高鐵在建,回鄉的路將越來越近,越來越快了!
(作者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退休干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