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北京整合政務服務職能,市民辦事不用多個部門跑

七成政務 一窗辦理

    本報記者  賀  勇
2019年01月17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版制圖:張丹峰

  1月11日上午,北京市“四大班子”分別在位於通州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址舉行揭牌儀式。

  截至目前,北京市級機關第一批搬遷完成了35個部門、165家單位的主體搬遷。

  機關單位搬得遠了,企業市民找政府辦事會不會受到影響?新的一年,如何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如何樹立首善標准,擦亮北京政務服務這一金字招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北京市政府相關負責人。

  ——編 者 

  

  承諾

  政務大廳不遷入“副中心”,服務提升品質、拓展渠道

  “雖然市級機關遷入了城市副中心,但工作重心、服務重點仍然在主城區。”北京市主要領導的講話,讓市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在這次機構搬遷中,所有直接為企業、市民提供服務的各級各類政務大廳、辦事窗口都不遷入“副中心”。此外,還要增加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品質,拓展渠道,實現網上辦、掌上辦。

  為整合政務服務管理職能,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北京市還專門組建了政務服務管理局,這是北京市機構改革的一大亮點。據介紹,作為市政府直屬機構,政務服務管理局整合了“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政府信息和政務公開、政府網站和12345政府便民熱線等多項內容。“整合服務群眾的窗口資源,打造整體聯動的數據服務平台,用小小的窗口,提供滿滿的服務。”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王軍1月14日在參加“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時介紹。

  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成立后,將充分發揮整合優勢,圍繞“一門、一窗、一網、一號、一端”,打造實體大廳+政府網站+熱線電話+移動端應用,形成政府面向企業、市民的全方位、立體化、一體化服務格局。

  王軍說,概括起來,就是做好“兩個門”的服務:讓主動上門辦事的企業、市民隻跑一趟,做好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站點的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做好12345熱線辦、網上辦、掌上辦等“線上”服務。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將在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實施一系列新舉措,政務服務的便民、惠民之舉可以概括為:“六七八九十”。行政許可事項應減盡減,企業、群眾辦事提供的材料減少60%以上﹔70%的政務服務事項“一窗”辦理﹔各級80%的政務服務事項“一門”辦理﹔推動90%“網上可辦”向“全程通辦”深化﹔圍繞企業、市民辦事的100個高頻事項,實現一次不用跑或者“最多跑一次”。

  變化

  千余事項可一窗辦理,事項受理不准設兜底條款

  元旦后第一個工作日,來到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的趙先生發現,辦事更方便了,“取一個號,在一個窗口,所有業務都辦了。”

  原來,經過元旦小長假升級改造,北京市政務服務大廳正式推出了“綜合窗口”,取代了過去的“部門窗口”,市民辦理不同部門的不同事項,隻需要取一次號,去一個窗口即可。有的事項,如果材料齊全,市民當場就能拿到結果。

  為了解決企業、市民進“一門”后還得“找部門”的問題,北京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都在積極推行“前台綜合受理、后台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一窗”綜合受理模式,今后企業、市民進“一門”找“一窗”,可辦1000余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

  “一窗辦理實現了從‘找部門’到‘找政府’的轉變。”一家建筑企業的工作人員金先生從取號到取件,不到半小時,辦完三件事。

  “綜合窗口”開通的同時,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也明晰了事項受理標准,消除了兜底條款。“未來如果企業、市民辦事時發現窗口人員給的告知單中出現‘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所需材料’‘審批部門要求提交的其他相關材料’這樣的兜底模糊條款,可以隨時投訴。” 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副局長王志源說,市民看到的辦事標准和窗口人員掌握的辦事標准必須是一致的。

  此外,“一窗綜合受理”徹底解決了原來各部門窗口忙閑不均的問題,窗口數量從原來的186個壓縮了將近1/3。前台窗口統一由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直接管理,當辦事群眾突然增加或減少時,窗口開放數量可以及時調配,使政務服務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

  目標

  群眾到哪裡,服務就跟到哪裡

  在辦好各級政府服務大廳的同時,北京市持續推進“一網通辦”,力爭到2020年實現市區兩級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

  過去,許多市民吐槽政府發布的政策文件多、發布渠道分散,不知道該去哪裡查找﹔政府網站上的信息發布層級較深,網站搜索不好用,缺少必要的“關鍵詞”提示,無法快速找到所需政策信息。最近,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在政府網站首都之窗推出“我要找政策”專題欄目,在“方便用戶、提升體驗”方面進行了改進。

  此次“我要找政策”欄目最大的創新在於改變了以“政府”為主體的公開模式,改為以“用戶”為主體,實現了從關注“政府發布了什麼”,到“市民需要什麼”的轉變。

  為解決網上辦事反復注冊、多次登錄問題,北京大力推動跨部門、跨層級信息數據開放共享,讓辦事企業、群眾不再反復提交相關信息,實現“一次登錄、全網通辦”。

  此外,北京將全市各級各類政府熱線整合,改變過去“政府熱線號碼太多,群眾有事不知道找誰”的狀況,依托市政府服務熱線12345,實現“訴求響應,一號對外”的格局﹔依托“北京通”APP,把包括公積金查詢、社保查詢、小汽車搖號等事項放進手機“掌上辦”,讓群眾體驗更多的掌上服務。

  今年,北京將再精簡40余項証明事項。“總之,群眾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群眾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我們就努力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王軍表示。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7日 11 版)

(責編:李國君(實習生)、王政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