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事治土研究近30年,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

盼望更多的土壤會呼吸(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魏哲哲
2019年01月17日05: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一輩子做農民跟土打交道,想的是土、治的也是土。”現年52歲的黨永富常年忙碌在田地裡,皮膚晒得黝黑,質朴中透著干練。

  作為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一位農民科研工作者,黨永富從事治土已有近30個年頭了,他同時也是一位老資格的人大代表,從鄉、縣、市、省人大代表,后來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帶著兩瓶泥土、兩簇麥苗參加全國兩會

  黨永富身為農民,卻在大學科技園裡辦了研發中心﹔他學歷不高,卻研究出了新技術。

  “用了黨永富的技術,化肥減了量,糧食還多打下了!”入冬,河南周口西華縣來窪村愈發冷了,不過貧困戶老崔卻熱情高漲,邊分享喜悅邊張羅著要帶記者去地裡看看。

  從2015年起,老崔家作為試點農戶,無償使用黨永富的減肥增效技術就嘗到了甜頭。“夏季,麥穗金黃金黃的,誰看誰說漂亮!”老崔介紹,“不光糧食打得多,麥子顆粒也更飽滿,還能賣上好價錢。”

  “剛開始,大家也是持懷疑的態度,試點戶也只是部分使用減肥增產技術。”黨永富解釋,老百姓最希望多打糧食,減了化肥又唯恐產量下降。

  減了化肥到底會不會減產?“化肥減量30%的情況下,小麥增產8%至10%。”示范農戶用兩年的收獲証明,減肥增效技術的確能讓土壤活起來,達到提質增產。

  “用生物技術改良后的健康土壤,一粒一粒的會呼吸。”在老崔家的小麥田裡,黨永富招呼大家踩踩地找感覺,又拿來鐵鍬採土,鐵鍬下到二三十厘米土壤還是鬆軟的。對比相鄰未改良的土地,鐵鍬剛鏟破地皮就有板結感,小麥根系也不如改良土壤田裡的發達。

  “健康的土壤像海綿,農作物根直著往下扎。”黨永富捧著兩塊地裡各一抔土給記者看。“2018年全國兩會,我就是帶著兩瓶泥土、兩簇麥苗參會的!”黨永富介紹,“我想讓大家對土壤治理的重要性有個直觀感受,以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結構和品質。”

  《關於農村環境污染點位排查與監管的建議》《關於制定化肥減量增效提質標准與監管 切實補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短板的建議》……2018年兩會,黨永富提交的8條建議,也都與土壤相關。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代表履職不能說外行話。選我當代表就要為土說話,要把農民的聲音發好!”幾十年來,農民代表黨永富始終關注土壤,並圍繞土壤研究化肥減量、除草劑副作用防控與土壤污染治理等等。

  耕者求沃土。從事農田土壤污染防治以來,黨永富先后在全國12個省近百個地區公益治理因過度使用農藥、除草劑的農田2150多萬畝。“我希望更多的土壤活起來、會呼吸。”黨永富表示。

  “土壤的事情,一輩子也做不完!”

  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從此,治理土壤污染有法可依,黨永富多年的願望也終於實現。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土壤的事情,一輩子也做不完!”黨永富認為,土壤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再下功夫。

  在周口市西華縣,黨永富有自己的科技實驗田。記者看到這裡的土地被切分,豎立著“處理”“對照”等牌子。“我種的土地我當家!大塊田被分成了等量的79塊,形成化肥減量的對照梯隊。”黨永富介紹,為了確保數據准確,相鄰地塊間都放了1米深的石板隔離。

  讓每一塊地都用數據說話。“我們這裡既是實驗田,也是指導農民技術的服務點。”黨永富介紹,每一塊地施了多少肥、產量怎麼變、土壤質量怎麼樣,通過科學數據帶動農民更好地致富。

  2017—2018年,黨永富用化肥減量技術無償援疆,連續兩年在新疆哈密市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整縣推進化肥減量,在化肥減施20%的情況下,小麥增產8%以上,品質提升3個點,增收2500多萬元,惠及全縣60%的農戶。

  “我是人大代表,通過這些基礎數據,我還想為精准立法提供科學依據。”黨永富介紹,有了數據、技術支撐,能讓制定出來的法律更精細,法律實施更有效。

  “我國地域遼闊,各省份的土壤情況也各不相同。下一步,我打算在全國征集更多的示范點,為地方立法、國家立法提供更准確、有效的數據。”黨永富表示。

  “代表履職不能打折扣,老百姓的難處可得放在心上!”

  從2018年兩會結束,黨永富就開啟了忙碌模式。黨永富介紹,從北京回來第二天就到來窪村進行宣講。

  “宣講就是要趁熱打鐵,還要講實在的東西。”黨永富介紹,比如,講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村裡沒有山沒有河,怎麼讓村民有切身感受?黨永富說,“我就講,化肥減下去不污染就是綠水青山,增收了、腰包鼓起來了就是金山銀山。村民聽得很帶勁。”

  一方面要傳達好國家的好政策,另一方面還要把村民的感受、想法帶回來,送到兩會上去。

  “田間地頭最能發現問題。”黨永富說,比如農村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污水處理問題等。2018年4月,在一次宣講中,黨永富再次收到問題線索。“有村民反映,污水圍著村子轉。調查后發現,原來是生活污水沒有處理,把雨水溝變成了污水溝。”黨永富介紹,把情況反映給相關單位后,鄉裡正在埋管道進行治理。

  2018年12月上旬,黨永富又去了一趟現場,除了到現場看看情況,他還向相關單位提了更為長遠的建議:埋管道解決了污水在村裡轉的問題,但是還要進一步考慮污水怎麼處理,如何從源頭上解決好問題。

  “我是個很認真的人,干一件事就要干到底、干好!”黨永富表示,“代表履職不能打折扣,老百姓的難處可得放在心上!”

  2018年5月,黨永富還被點名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活動。“在安陽調研時,檢查組發現拉貨的柴油車很多,影響空氣質量,如何治理柴油車?有的人提到重罰不讓上路。”黨永富提出建議,優先考慮運輸壓力較重的地方延伸鐵路線,並利用油改電解決污染問題,最終建議得到了採納。

  在執法檢查中,除了明察,還有隨機暗訪,黨永富就參與了不少暗訪工作。“暗訪更有利於發現問題,更有利於代表履職。我共暗訪調研過53個縣。”黨永富表示,做代表就要好好履職,寫好建議、做好調研。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7日 18 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