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

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000多萬,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各族人民心相連、手相牽、守望相助,共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八桂大地處處綻放“民族一家親”的似錦繁花。
上坪村一座壯族特色的老宅裡,住著兩個家庭,左半邊是象州縣的漢族文達柱一家,右半邊是金秀瑤族自治縣瑤族文大周一家。兩家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共用一個大堂,已經和睦共處了30多年。
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裡排壯寨,侯振榮一家至今珍藏著一張全家福,這是在孫子侯光源的婚禮上拍攝的。侯振榮一家11口,四代同堂,有壯、漢、瑤、苗、侗五個民族。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可謂廣西民族關系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廣西由少數民族與漢族組成的家庭有113.52萬個,由兩個少數民族以上組成的家庭達14.3萬個,每12個家庭中就有1個多民族組成的家庭,共居、共學、共事、共樂。自1999年以來,“民族關系”已連續18年成為廣西民眾最滿意的社會發展指標。
中央強調,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准抓到位,堅持精准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舉辦“紅薯節”“柚子節”“油茶節”“稻魚節”,發展特色生態農業和旅游業,全力脫貧攻堅。該縣還把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緊密結合,投入7.5億元用於扶貧開發項目建設,高秀村等5個侗族村寨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南寧、柳州、百色、河池、防城港、來賓、崇左是少數民族聚居市。僅2012至2016年5年間,廣西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就投入科技經費約8億元,培育壯大了蔗糖、桑蠶、木薯、油茶、鬆脂、茶葉、野山葡萄、羅非魚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有效帶動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
地處祖國南疆的廣西,有8個邊境縣。憑祥市友誼鎮平而村,號稱“南疆國門第一村”。國家給予邊境地區的互市貿易優惠政策,使平而村嘗到了“邊貿扶貧”的甜頭。村民們搞起了邊貿,發展起旅游、養殖等產業,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2016年12月,平而村摘掉貧困村的帽子,55戶212人實現脫貧。
靖西市是國家級貧困縣,壯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4%。該縣重點發展水果、桑蠶、烤煙種植、養殖等“三種一養”特色產業,投入近億元建成體育中心、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挖掘保護靖西繡球、靖西壯錦技藝、提線木偶、南路壯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中越文化交流和邊境旅游的新亮點。
60年來,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在廣西得到充分展示,各民族大團結的美好圖景得到充分展現。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7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