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為多邊合作注入正能量(環球熱點)
11月29日,全國首個以吉祥物命名的中歐班列火車“兵兵號”在武漢順利發車。該列火車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往終點站德國漢堡港。胡金力攝(人民圖片) |
11月27日至2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西班牙進行國事訪問。12月4日至5日,習近平主席將對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后,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歐洲。
對中歐關系來說,2018年是有著節點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15周年,也是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0周年。2018年歲末,中國元首外交開啟“歐洲時間”,必將為新時期中歐關系的發展注入新動力。對此,歐洲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互訪增互信
“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西班牙《阿貝賽報》認為,“在西班牙和中國建交45周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西班牙,將為兩國的相互理解尤其是經濟上的相互靠近譜寫新的篇章。”
“西班牙以最高規格舉行歡迎儀式。”西班牙《消息報》稱,習近平主席訪問西班牙期間將開展“經濟外交”。“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將為西班牙企業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產生豐碩的經濟和貿易成果”。
40多個小時,10余場活動,18份合作文件,中國元首外交的“馬德裡時間”緊湊高效,收獲滿滿。美聯社援引西班牙一名官員的觀點稱,“中國和西班牙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將邁上新台階。”
引發國際輿論關注的不只是中西雙邊關系的升溫,不斷走近的中歐關系更備受矚目。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西班牙《阿貝賽報》刊出的署名文章所指出的:“當前形勢下,繼續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符合雙方共同利益。西班牙是歐盟重要國家,也是中方在歐盟內的好朋友和好伙伴。我們希望並相信西班牙將繼續在歐盟內發揮積極作用,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西班牙埃菲社報道稱,“習近平主席此行的目的是加強中國與西班牙的雙邊戰略關系,鞏固中國與歐盟在國際事務上的合作。”
法新社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西班牙進行了以商業為主軸的國事訪問,以進一步加強與歐洲的關系。”
朋友越走越近,良言越說越親。一年多來,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法國總理菲利普、德國總理默克爾、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議會領導人等歐洲領導人相繼訪華,敘共識,談合作,話未來,推動中歐關系行穩致遠。
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閆瑾分析指出,中歐領導人密切互訪,說明中歐雙方都高度重視中歐關系的發展和彼此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元首外交能夠更加有效地闡明政策,化解誤解,增進互信,促進合作,對雙方關系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
合作“接地氣”
當地時間11月24日上午11時,西班牙馬德裡。一輛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入馬德裡車站。與以往不同的是,班列運載的集裝箱全部換上了由中國故宮、茶園和西班牙美食等精美圖案組成的新涂裝,以慶祝“義新歐”中歐班列開行四周年。
這正是中歐日益升溫的經貿合作的生動縮影。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是歐盟最大的進口貿易伙伴,歐盟自中國進口佔其從區外進口總額的20%,也是歐盟第二大出口市場,佔歐盟對區外出口總額的11%。
“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歐合作成果豐碩。中歐班列開通超過1萬列,從最初回程佔去程的25%,到如今的70%,中歐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王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從微觀層面看,歐洲的食品、日用品、工業制成品越來越多地走入中國百姓家。從宏觀經濟來看,‘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提出的一種合作方式,為歐洲解決發展問題提供了良方。”
一直以來,務實是中歐合作最突出的特點。
“既‘高大上’,也‘接地氣’。”有觀點這樣評價習近平主席的西班牙之行:“不僅有會見會談和講話,還與火腿和春節、生意和民生息息相關”。“中方將開放有骨火腿和葡萄的進口”,“火腿和葡萄將抵達中國”,“西班牙產品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近日,這樣的標題頻頻出現在西班牙各大媒體的報道中。
“‘一帶一路’倡議創造的機遇使亞洲和歐洲的人民和企業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11月26至27日的中歐論壇漢堡峰會上,峰會名譽主席、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表明中國希望與主要貿易伙伴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德國和歐洲對此都有極大的興趣。”
“中歐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有廣泛的合作潛力,還可以加強在第三方市場的交流與合作。”王朔分析說,“今年9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歐亞新戰略,即《連接歐洲和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提出了歐盟針對歐亞互聯互通的政策主張,並把中國作為首要合作對象。這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
開放有共識
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聯合體,中歐同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在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支持全球化方面有一定的共同語言。
近日,歐盟、中國等WTO成員共同提交了關於爭端解決上訴程序改革的兩份聯合提案,並計劃在12月12日的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上就此發表聯合聲明。目前,聯合提案已獲得了40個成員的聯署。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6日報道,歐盟貿易委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表示,“在世貿組織各成員國的廣泛聯合下,我們正在就世貿組織改革提出迄今最為具體的建議。我希望這將有助於打破目前的僵局,並希望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國將平等承擔責任。”
“歐洲文明最大的特點就是‘和而不同’,多極化是歐盟成立的基石。這與中國‘求同存異’的包容思想不謀而合,有文化上的共通之處。歐洲本身就是多邊合作的樣板。這種示范效應可以引申出去。”王朔分析指出,“中歐都是開放的經濟體,都是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時,作為東西方文化的發源地,中歐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中歐有資格、也有能力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中歐合作不僅是雙邊,更是多邊合作的典范。”
習近平主席的此次歐洲之行為中歐進一步凝聚共識提供了良機。11月28日,中國和西班牙發表關於加強新時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雙方重申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推動市場開放,消除貿易壁壘。
“中歐關系中有競爭的一面,但合作始終是主流。”王朔進一步指出,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中歐雙方需要以理性、包容的態度,不回避問題和分歧,同時更多強調合作和共贏的一面,攜手為世界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閆瑾也認為,未來,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一方面,中歐合作能夠凝聚共識,實現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倡議又為雙方合作注入新動力﹔另一方面,中歐雙方也要管控分歧,釋解疑慮,不斷夯實互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