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輛合資轎車——
桑塔納 見証中國汽車業跨越式發展(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
10月31日晚,上汽大眾全新一代中高級轎車帕薩特投放市場。回想起35年前,中國第一輛合資轎車桑塔納下線的那一刻,今年57歲的上汽大眾安亭汽車二廠總裝車間黨總支副書記徐志榮,依然難掩內心的激動。
“1982年底,我被挑選進入桑塔納CKD(全散件組裝)小組,開始跟著德方‘老師’學習組裝工藝。”徐志榮回憶說,他的工作是裝搖窗機、門鎖以及避震器、大燈和后燈,許多流程、工藝和標准都是之前沒有見過的。“從那時起,德國大眾對裝配工藝、對質量的一絲不苟,開始慢慢融入上汽大眾的企業文化。”
1983年4月11日,中國首輛合資轎車桑塔納下線,但難題才剛剛開始。
——沒有現代化裝配線,現代汽車工業的流程、標准、體系更是一片空白。
——沒有零部件國產化基礎,首批100輛桑塔納轎車全車零件都從德國進口。
落后就要學習,通過向德方取經,中方的裝配工藝、流程、技術、質量提升很快,但是,零部件國產化卻步履艱難。合資兩年后,桑塔納的國產化率才達到2.7%,除了輪胎、收音機、天線和標牌“四大件”外,其余都得進口。
“直到1987年,上海開始舉全市之力,建立以整車為龍頭、以零部件企業利益為紐帶的共同體,國產化難題才逐漸突破。”時任上汽大眾總經理的王榮鈞回憶說,1996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終於達到90%以上。伴隨著零部件產業的崛起,中國汽車產業駛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從2009年開始,連續9年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
如今,上汽大眾已經成長為一家擁有兩大品牌、8座整車廠、年產銷超200萬輛的汽車企業。今年7月18日,上汽大眾第1900萬輛汽車下線,其中,桑塔納品牌就貢獻了近560萬輛。上汽大眾還具備了內外造型、前期開發、車身開發、發動機、底盤和電子電氣集成開發,以及整車試制試驗的自主開發能力,並已融入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開發體系。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1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