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打造“全域創新”  杭州底氣十足(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創新地理④)

本報記者  李  貞
2018年10月23日05: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9月21日,來自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六年級的96名小學生組團來到2018杭州雲棲大會現場,體驗和觀摩展區內的“黑科技”。
  許康平攝(人民視覺)

  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內景。
  李 貞攝

  手工藝活態館內,游客在圍觀傳統的制傘工藝。
  李 貞攝

  10月20日,2018中國(杭州)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開幕。圖為參觀者在體驗VR賽車。
  龍 巍攝(人民視覺)

  “我們公司所在的‘人工智能小鎮’環境特別好,整個浙江省的制造業和物流業也都很發達,這為我們創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產業環境。”當說起為何會選擇在浙江省杭州市創業時,靈西智能的負責人丁丁這樣告訴本報記者。像丁丁一樣選擇來杭州創業的青年已經越來越多。及時的引導幫扶、優厚的人才政策、良好的創新氛圍,使得杭州成為了一片創業創新的熱土。

  近年來,杭州更是加快構建全域創新格局。不僅在產業發展上,在城市管理、文化保護等多個方面也都頗具創新精神。面對當下,這樣的發展思路為杭州帶來了更多活力﹔放眼未來,則更是讓杭州底氣十足。

  創業者的追夢之城

  操作台前,一架灰色的機械臂正一起一落地從右側的工具箱中夾出零件,並在左側碼放整齊。機械臂所做的工作,就是丁丁和他的創業團隊所研究的領域——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機器人智能規劃技術。“零件的分揀、分類是一個很重復的過程,用機械臂來進行操作分揀速度可以達到人工速度的5倍。我們團隊負責研發機械臂的‘眼睛’,讓機器能准確地分辨出零件的大小、形狀、材質。”

  去年,丁丁和他的團隊入駐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人工智能小鎮”,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近年來,浙江著力打造的特色小鎮在推進產業創新和升級上成績斐然。杭州的雲棲小鎮、夢想小鎮等,已聞名全國。“為了在更高端的產業進行布局,杭州未來科技城去年投入建成了人工智能小鎮,這也是全國首個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杭州未來科技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尹飛介紹說,“對於廣大的創新創業人才來說,這裡可以說是造夢之城、追夢之城,更是他們的圓夢之城。”

  對創業者們來說,杭州的確是一座極具吸引力的城市。阿裡巴巴、海康威視、新華三集團……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行業領軍企業,都來自杭州。多年來,杭州對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始終不減。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通信、航空航天等產業,都是被重點扶持獎勵的對象。而作為培育創業創新搖籃的“眾創空間”,在杭州更是遍地開花。截至2017年底,杭州市眾創空間總數達182家,累計入駐項目數達4126個。杭州市出台的2018年一號文件也是關於加強眾創空間建設的內容,單個眾創空間最高每年可獲資助350萬元。

  杭州市眾創空間聯盟理事長邵明國認為,杭州眾創空間除了數量上的發展以外,還呈現出了幾個明顯特點。首先是政府在眾創空間發展上的政策體系越發精准、財政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其次,杭州眾創空間的建設主體更加多元化,有的眾創空間背后是大公司、大集團﹔有的眾創空間是媒體打造的,如傳媒夢工廠﹔也有的眾創空間其背景是科技服務中介機構。在運營形式上,杭州眾創空間也逐漸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創業者的需求。比如以創業咖啡為主要業態的“雲咖啡”,運營模式屬於開放交流式﹔專注於醫健行業的創業服務社群平台“貝殼社”,其運營模式屬於專業服務型。“此外,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創業活動愈發常態化也是兩大不可忽視的特點。”

  便捷的移動辦事之城

  創新一旦成為發展的指揮棒,除了能讓一座城市在產業上具有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還可以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務能力。

  百姓在辦理出入境証件、社保、公積金以及處理交通違章等各種瑣碎事項時,免不了要和市政部門的服務窗口打交道。在這方面,杭州的做法堪稱國內城市中的典范,讓人民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服務建設,在此已落實多年。

  緊鄰杭州市政府的市民中心,是面向企業、市民開放的綜合性政務服務平台。大樓外面環繞著綠樹青草,環境幽靜,辦事大廳內則每日熙熙攘攘。總面積3.8萬平方米的市民之家、行政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三大平台,共進駐了70余家職能部門和相關單位,可以辦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近千項。

  老家在河南的姚女士,正在行政服務中心內辦理出租車資格証。“隨來隨辦,很快的”,姚女士雖然排在20多號,但是十幾分鐘就辦好了。“這裡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也都很好。”辦完業務的姚女士連聲稱贊。

  除了在市民中心集中辦理,一些簡單的業務在杭州的社區內也能跑一次就辦完。在杭州翠苑一區街道的黨群服務中心,就設有“最多跑一次”的窗口。居民除了能在這裡辦業務,有困難時也可以來尋求幫助。社區居民86歲的陳奶奶,平常用的老年手機壞了,便拿到這裡來修。工作人員調試好后,陳奶奶拉著她的手不鬆開,一直在說“謝謝”。

  為了繼續提高辦事效率,杭州還在探索以自助服務取代人工窗口。在市民之家,今年3月新開設的24小時自助服務廳格外顯眼。這裡設置有10余台操作如同ATM機一般便捷的“杭州辦事服務”綜合自助機,省去了辦事群眾到窗口前排隊的麻煩。

  志願者高阿姨站在自助服務廳內,負責幫助不熟悉操作系統的群眾辦理業務。市民張先生想打印房產証明,在高阿姨的指點下,一分鐘就處理好了。張先生表示:“機器操作起來很方便,比在窗口辦理要更快捷。”據市民之家的工作人員介紹,集辦事、查詢、打印、支付等功能於一體的“杭州辦事服務”綜合自助機,目前已經可以辦理事項近150個,日辦件量近2000件。而除了這裡,杭州市各個街道的便民服務中心也都在部署綜合自助機。截至8月,全杭州的綜合自助機辦件量已近9萬件。

  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落實了“最多跑一次”還遠遠不夠。杭州再次將目光投向未來,開始著力打造“移動辦事之城”,以期讓百姓足不出戶就能辦理各項業務。今年5月上線的“杭州辦事服務”手機APP,已可以辦理153個事項。像百姓想要打印一份社保單,便可以直接在APP上查詢,在家裡打印出帶公章的版本。

  讓百姓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越來越便利的公共服務,也是杭州能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人才來到這裡工作、生活的法寶之一。

  古今交織的文化之城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城歷史悠久。要在保護歷史資源的同時,開發文化經濟,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也同樣離不開創新精神。

  對待歷史要有新思路。

  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拱宸橋跨越京杭大運河,這裡也是古運河在杭州段終點的標志。從前返鄉的杭州人看到這座古橋,就知道回到了家鄉。而今,橋西歷史街區被開發成了“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既向八方來客展示著傳統的運河文化,又成為了杭州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張名片。

  街區保留了中式民居房屋,青瓦白牆、木窗磚牆,江南風韻醉人。這裡既有老字號的店鋪,又有最時尚的咖啡店,還有文藝氣息濃厚的書店。漫步街區,看著大運河緩緩流淌,可以享受“慢生活”的節奏。街頭的手工藝活態館最為引人矚目。這裡由清光緒年間通益公紗廠舊址改造建成,現在是一個“非遺”展示館。走進館內,可以看到西湖綢傘、刺繡、印染、黃楊木雕、紫砂壺等傳統手工藝的現場展示。一件件精美並富有傳統特色的作品讓人愛不釋手。在特別設置的體驗區,游客還可以親手體驗制作,特別受到孩子們以及外國游客的歡迎。

  面向明天要把握新契機。

  除了讓傳統文化開出新花,杭州更在積極塑造富有現代精神的城市文化。第19屆亞洲運動會將於2022年在杭州舉行。位於錢塘江畔的奧體博覽城正在建設當中。這裡的標志性建筑是大小兩朵“蓮花碗”。“大蓮花”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將作為2022年亞運會的主場館﹔“小蓮花”則是杭州奧體網球中心決賽館。

  據場館工作人員介紹,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建筑面積22.9萬平方米,可舉辦洲際性、全國性綜合運動會及國際田徑、足球比賽,它也是繼國家體育館“鳥巢”和廣東奧體中心體育場之后中國的第三大體育場館。走進體育場,最醒目的就是漸變色的座椅。淡藍、深藍、紫色、紅色穿插,遠遠望去像一片霓虹。綠色低碳也是場館的設計理念之一。大蓮花的總用鋼量比“鳥巢”減少了將近一半﹔大面積的地下空間則充分採取自然採光方式、盡量減少人工照明。

  “小蓮花”奧體網球中心的設計,也同樣不同凡響。“小蓮花”的8片“花瓣”可視天氣情況旋轉開合,每片“花瓣”重量約160噸。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專家組認為“本工程結構復雜、設計先進,鋼結構懸挑端開閉屋蓋為世界首創”。大小“蓮花”兩個場館之間可以通過平台互通,十分便捷。

  “奧體博覽城將不僅僅是體育中心,更是一個世界各地游客來杭州必去的旅游景點。”杭州市奧體博覽城建設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黃昊明說。

  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創新如同一架引擎,能不斷推進新興產業的崛起,促進新舊動能轉化﹔還能提升管理效能,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更可以凝聚人文情懷,塑造城市精神。而杭州,可以說已將創新精神融入了城市的每個角落,這樣的發展思路顯然值得更多地方借鑒。

(責編:岳弘彬、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