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最后一程留在了巡邊線(最美基層干部)
——追記新疆阿勒泰青河縣委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紅星

![]() |
王紅星(左)與結親戶共植民族團結樹。 |
青格裡的風,吹不干漣漣淚水﹔青格裡的水,帶不走綿綿傷悲。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很多干部群眾思念他們的好領導、好同事——青河縣委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網信黨工委書記王紅星。
王紅星不幸去世兩個月了,青河縣的很多人還是沒法接受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那個年富力強、工作雷厲風行、似乎永不知疲倦的人,怎麼不打一聲招呼就突然走了,走得那麼匆忙……
“要守好邊防,一定要留得住人”
8月9日上午,王紅星正在中蒙邊境巡邊踏查途中。
三天來,他與幾位同志一起,在邊境線上一路顛簸,已經連續趕路620公裡。8月8日晚,他感到身體不適,但在次日一早,仍奔赴邊境剩余點位。
中午12點半左右,王紅星一行來到新建成的136—1號邊境便民警務站。看到警務室裡熱水器等設施安裝到位,他很高興,“這下護邊員有熱水用了,還可以洗上熱水澡了!”走出警務室,他打算再去看看新建的馬廄。剛走到院子中間,突然,他身子一斜,一頭栽倒在國旗杆旁邊的水泥地上,怎麼叫都沒有任何反應。
下午3時,年僅50歲的王紅星經青河縣人民醫院診斷為疲勞過度導致的心源性猝死,與世長辭。
在新疆,反恐維穩、鞏固邊防是一場硬仗。2017年12月,剛剛實現脫貧摘帽的青河縣,決定由縣委副書記王紅星再挑重擔,兼任政法委書記。從那時起,他夙夜在公、埋頭苦干,盡心竭力打好反恐維穩“組合拳”。
“要守好邊防,一定要留得住人!”面對青河縣邊境線長、區域復雜的嚴峻形勢,王紅星在多次深入調研后提出,要加快建設邊境便民警務站,把堅決打贏一場邊境防控人民戰爭的要求落到實處。為此,他親赴邊境一線選點,夜以繼日會商建設方案。在他的統籌協調下,當地克服高寒缺氧等惡劣施工條件,僅用三個月就在邊境線上建成39座邊境便民警務站。
以前,護邊員日常生活所需的水、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品,都要從100公裡外的塔克什肯鎮運來。每隔三天用馬車拉來一桶水,有時在半路上要洒掉一半,護邊員洗澡更是不便。對此,王紅星提出,“全線警務站要打井取水,要種菜、養雞、種樹,讓護邊員生活得更好!”
“如今,邊境警務站已全部通了水,王紅星書記卻沒來得及喝上一口。”青河縣塔克什肯鎮黨委書記薛義瑞傷感落淚。
“他把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永遠留在了祖國邊防線上。”阿勒泰地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姜曉龍受地委書記張岩委托,趕到青河縣為王紅星送最后一程。
“不僅讓群眾搬下來,還要住得好、留得住”
王紅星生前的辦公室裡,桌上的材料還整整齊齊地擺放著。筆記本上最后的日期,停留在他出差前的那一日——2018年8月6日。
翻開筆記本,隻見他在扉頁上用工整的字體書寫著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時刻銘記並踐行著入黨誓言。
王紅星出生在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一個團場。1991年,他從陝西師范大學體育系畢業后,來到阿勒泰富蘊縣中學,從一名體育教師成長為縣處級領導干部。
2011年,王紅星從阿勒泰地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調到青河縣,先后任副縣長,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等。2016年,在青河縣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時候,縣委決定由時任縣委副書記的王紅星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青河縣委書記簡庭衛告訴記者,全縣6萬多人,哈薩克族超過70%,貧困人口有1萬多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面對困難,王紅星不等不靠,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年多時間,他每月至少要到22個重點貧困村調研一次,攻堅克難,突破了一個個難題。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縣扶貧開發辦主任曲世元隨身帶著一本《青河縣脫貧攻堅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各種事項。“這個本子是王紅星書記做的,全縣科級以上干部人手一冊,堪稱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路線圖’。”
王紅星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在阿魏灌區建成全疆最大的易地搬遷點阿格達拉鎮,把長期生活在山上、生活條件惡劣的貧困群眾,搬遷到交通便利、設施完備的新家園。
“不僅讓群眾搬下來,還要住得好、留得住。”王紅星協調相關部門,完善小額信貸辦法,因戶施策,為貧困戶落實扶貧貸款,由縣財政按不高於5%的年利率予以貼息。同時,積極鼓勵動力不足、無技能、創業目標不明確的貧困農牧民,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紅,用好扶貧貸款。
青河縣東惠綠葉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於治成告訴記者,在王紅星書記的指導下,合作社依托青河夢園公司發展驢奶產業,以貧困戶入股分紅的方式迅速發展壯大,貧困戶入股5萬元,每年可分紅7500元,直至貧困戶脫貧退出為止。
走進合作社,記者看到一名哈薩克族婦女正在為合作社的毛驢添加飼料。“我們一家原先住在山上,生活很困難。現在不僅住進了樓房,入股合作社,兩口子還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古麗加瓦爾·阿勒哈別克說,他們兩口子現在每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這樣的生活是以前不能想象的。
2017年11月,青河縣脫貧摘帽,成為自治區首批5個脫貧縣之一。
“等我退休了,再好好陪你們”
王紅星的兒子王毅哲是一名邊防民警。隻見他小心翼翼地從上衣口袋裡拿出一枚金光閃閃的黨徽,緊緊地攥在手裡。他說,這枚黨徽,是爸爸去世那天,他含著淚從爸爸胸前摘下來的。“我要戴著這枚黨徽,繼續走爸爸未走完的路。”
“爸爸是一個有情有義、重諾守信的人。”王毅哲哽咽著講述他的父親。
2007年,王毅哲上初二的時候,媽媽不幸患癌去世。臨終前,媽媽已經不能說話,她吃力地捏著筆,在紙上歪歪扭扭寫下“把兒子照顧好”六個字。此后數年,王紅星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當爹又當媽,給兒子洗衣做飯,一周七天早餐不重樣……為讓兒子身心健康成長,有人給王紅星介紹對象時,他都婉言拒絕。
直到2013年,兒子考上了大學,經人介紹,王紅星遇到現任妻子李曉清。“爸爸是帶著我一起去跟李阿姨相親的。”王毅哲告訴記者,2014年,爸爸把李阿姨娶回家,他們才有了一個完整的家。現在,小妹妹不到3歲,爸爸給她取名“多多”,說是今生多得的一份福氣。
在王紅星的妻子李曉清眼裡,他是一個“懂得浪漫的好丈夫”。每年結婚紀念日,她總會收到王紅星訂的鮮花。說到這裡,李曉清滿是淚痕的臉上,劃過一抹幸福的笑意……
然而,工作繁忙的王紅星能陪伴家人的時間實在太少了。“每天要到夜裡兩三點鐘他才能放心入睡,有時一個電話打來,他又急匆匆趕往辦公室。”李曉清告訴記者,“有時候,他很多天沒回家,我就帶孩子過去,在他的單位門口見個面。”
王紅星深感對家人虧欠甚多,常對妻子說:“等我退休了,再好好陪你們。” 他經常抱著還不懂事的多多說:“等你5歲了,我就教你書法!”……然而,這一次,他“食言”了……
青河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建中與王紅星共事多年,他說,王紅星書記把各族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誰家有困難,他都惦記著。前年畢業的青河縣大學生張夢,因家裡條件差險些輟學。王紅星得知后,每年資助他4000元,直到他大學畢業。張夢說,“我要努力工作,做一個像王紅星書記那樣熱心腸的好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1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