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當前中國改革發展述評之二
全面深化改革,始終牽動人心。
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改革迎難而進的步伐更加堅定。
“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日前在東北三省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必須進行到底。這是關鍵一招,也是必由之路。
堅持改革才能破解難題
今年以來,一些被視為“大手筆”的改革正在破題——
9月11日,在各界的關切和期待中,自然資源部“三定”方案出爐。整合八部門相關職能,告別“九龍治水”,事關中國資源家底管護的這一方案陣容強大。
短短數月,各新組建或重新組建部門挂牌、轉隸、擬定“三定”方案等工作迅速展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大刀闊斧的節奏令海內外矚目。
今年以來,一些要啃硬骨、涉險灘的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
5月,《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出台,直指現行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市場化分配程度不高、分配秩序不夠規范、監管體制尚不健全等問題。
今年以來,一些事關服務群眾和企業的改革不斷釋放紅利——
在廣東,不久前上線的“粵省事”小程序,目前已推出駕駛証、居住証、完稅証明等12種高頻証照應用,提供266項審批事項和便民政務服務。其中156項事項“最多跑一次”,110項事項“一次都不跑”。
醫改聚焦疫苗管理體制等問題,教改向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等方面拓展……一系列民生改革,透出暖人溫度。
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照后減証”,減稅降費政策舉措密集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向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繼續發力。
今年以來,盡管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影響,一些改革仍然在壓力下堅定前行——
6月28日,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公布,外資進入銀行、証券、電網建設、鐵路干線路網建設等一系列限制將取消。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中國對世界的承諾依然如期兌現。
特斯拉在美國之外首個超級工廠將落戶上海臨港,寶馬增資建設電動汽車全球出口基地,橋水等知名對沖基金加速布局中國資本市場……國際資本用行動“投票”,進入越開越大的中國開放之門。
“大大提速”——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如此評價過去一年半以來中國的改革進程,“這體現在環保政策執行力度加強、消費品關稅大幅下調、地方營商環境和外資企業研發環境改善等各方面。”
著眼當前,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挑戰,改革措施落實還需要加力,還有許多關隘需要從深處攻克——
舟至中流的“放管服”改革,在放權的基礎上,下一步如何提升政府整體效能,避免“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應對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挑戰,如何解決龐大老年人群和勞動年齡人群的利益沖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面對“留不下的城市”與“回不了的鄉村”,為城鄉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億萬農業轉移人口,如何讓他們“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夢想照進現實?
……
“新時代,不是緩改革,必須加快推進﹔不是小改革,必須全面深化﹔不是虛改革,必須啃硬骨頭﹔不是假改革,必須落地有聲。”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說。
堅持改革才能釋放活力
近1000萬人——這是前8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的人數,距離完成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還剩一成。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
在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就業影響首當其沖背景下,為什麼能穩住就業?
重慶,一家名為“豬八戒網”的人才共享平台,經過十余年發展,已匯集全球超過700萬企業用戶和超過1300萬人才服務提供商,讓超過100萬人在線就業、孵化超過15萬家企業。
“抓住我國創新創業、轉型升級的寶貴機遇,數百萬家企業通過分享經濟平台找到人才,更多創新創業者實現人生價值。”豬八戒網創始人、CEO朱明躍說。
超過200萬人的快遞“大軍”、超過2000萬人的微商從業隊伍……生動詮釋著中國就業的活力和多彩。
機制靈活、貼近市場的2700多萬家民營企業、650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抓住“互聯網+”、分享經濟、人工智能等帶來的機遇,不僅為自身贏得發展空間,也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這是一組有說服力的數據——
過去5年,中國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跨入“億戶時代”,其中私營企業數量增幅高達146%,注冊資本增長近5倍﹔
民間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連續5年超過60%,民營經濟解決了80%的就業,佔GDP比重超過60%,撐起“半壁江山”﹔
在創新驅動發展中,民營企業完成了我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走上國際舞台,成為耀眼的中國名片……
從現實觀察,民營經濟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活躍﹔從未來著眼,民營經濟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離場”,而是如何進一步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
內外環境變化、產業轉型升級,疊加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要求升級、債務壓力陡增、融資支持偏弱……一部分企業經營遇困,一些企業面臨生死考驗。
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要靠改革來解決。
近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密集調研,在多個場合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明確表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期間的重要講話明晰而有力——
“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繼續發展壯大。”
支持包括民資、外資等非公有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降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能源、環保等重點領域門檻……改革推向縱深,一些更深刻的變化正在發生。
浙江,我國首條民資控股高鐵杭紹台鐵路線路上半年正式獲得批復﹔
大連,民企沙鋼集團為主的戰略投資者進入東北特鋼,通過一系列革新舉措,今年一舉扭虧為盈﹔
在引入包括騰訊、百度、阿裡、京東等民資在內的14家戰略投資者后,中國聯通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大幅增長144.9%……
中石化前董事長傅成玉認為,通過引入其他資本,可倒逼國有企業內部機制改革,真正讓國有企業活起來。
改革出“大招”,政策亮“實招”——
今年以來,張文中案等重大涉產權案件依法改判取得實質性突破﹔有諸多歧視性規定的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廢止﹔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將全面實施﹔全年減稅降費將超過1.3萬億元……
積極因素正在累積。在整體投資增速有所下滑的形勢下,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8個月民間投資增速分別高於全部投資1.4、2.4和3.4個百分點,呈領漲態勢。
不拒眾流,方成江海。
在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改革大潮中,民營經濟不會“離場”。在黨和政府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下,在各種所有制經濟百花齊放、日益融合的大趨勢中,一定會涌現出更多 “弄潮兒”。
堅持改革才能造福人民
利益博弈,始終是改革繞不開的坎。
2017年,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在北京落地實施。其時,“醫院難以為繼”“看病變相漲價”等反對聲不絕於耳。
一年后,這些擔心並未成真。全市累計節省醫藥費60多億元,個人醫藥負擔減輕,醫療機構收入總量基本穩定。
無可否認,相比改革之初普遍受益的“帕累托改進”,今天的改革面臨更多掣肘:要確保效率,也要維護公平﹔要鼓勵競爭,也要保障底線﹔要尊重差異,也要凝聚共識。
擺在改革者面前的難題還有很多——
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范圍,能否嚴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平衡好國家、集體、個人利益?
電、氣等價格改革,能否既確保企業保障供應,又充分兼顧居民承受能力,達到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污染的公共政策目標?
……
難題很多,但並非無解。改革,必然要經歷從激烈博弈到逐步均衡的過程。
剛剛結束的國慶假期,不少人享受了近千個國有景區免費開放或降價的實惠。這正是各方能夠接受的方案:讓門票價格既兼顧公共景區公益性,又保証其合理的保本盈利與可持續發展。
博弈,不等於此消彼長,同樣可以兼顧共贏。
杭州富陽區,是《富春山居圖》的創作之地。然而,有千年造紙歷史的富陽,曾一度陷入美麗和發展難兩全的困境。
堅決推動造紙行業轉型升級,富陽騰籠換鳥,以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金融等新經濟新產業代替傳統產業,一步步從“荒山惡水”變回“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
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就,正是在一步步協調區域、群體利益關系中實現的。
改革開放之初,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階段性發展政策,激發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帶來卓著成效——
40年來,7億多人成功擺脫貧困﹔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承諾擲地有聲。
扶貧托底,改革通過保基本以促公平。
鄉村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則被認為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環。
因學校條件簡陋、缺少師資,河南新安鐵門鎮陳村小學老君洞教學點一度瀕臨撤並。得益於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改革推進,這裡如今已成為新安縣“最美鄉村學校”。
削峰填谷,改革通過調分配以促公平。
2018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改革帶來第一波減稅“紅包”: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起征點”調至5000元,並適用新稅率表。綜合來看,中等以下收入者成為獲益最大的群體。
共建共享,改革通過高質量發展以促公平。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攔水筑壩、截江斷流的水權之爭,上游污染、下游吃苦的生態之殤,曾經觸目驚心。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深刻變革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讓大家可以共飲一江水。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說,改革的意義在於,形成改革共識,堅定改革決心,選擇有利於推進的改革方式,實現共享的目標。
如果說改革的過程是利益的調整,那麼改革的目的則是利益的共享。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12年的2.88︰1,降至2017年的2.71︰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從2012年的37.5%,降至2017年的31.2%。配套改革接續推進,民生保障網織密扎牢,億萬人民既是改革的主力,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改革,還在路上。
“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為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指明方向:保証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鄒偉、安蓓、胡浩)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0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