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歷經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與變化
出入更便捷 輕鬆走世界(走過40年)

![]() |
圖①:珠海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廳,工作人員為市民提供服務。 |
![]() |
港珠澳大橋。 |
編者按:改革開放40年,我們以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公民出國、出境旅游、探親、開展商務活動等需求不斷增加。2008年,全國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內地居民因私出入境証件、簽注3413萬本次,2017年則達到1.33億本次。
這一過程中,我國的出入境管理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跑窗口”到“網上預約”到“自助辦理”“大數據”,服務設施在改進,管理理念在延伸。
作為“南大門”,廣東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成為發展與變化的“親歷者”與“見証人”。
晚上9點半,珠海拱北口岸——寬敞明亮的大廳內,熙熙攘攘的人群漸次通過,讀証件、按指紋、看鏡頭……10秒,入境手續自助完成。
拱北是我國客流量第一的陸路口岸,約佔珠海口岸旅客總量的90%。這裡也是廣東乃至全國出入境發展的縮影。
“廣東出入境辦証量位居全國之首。”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局長李世威表示,“40年來,這裡出入境的變化直接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發展。”
“小藍本”到“一証辦”
今天,往來港澳隻需將卡片通行証放入一體機上簽注,即可實現說走就走的旅行。
上世紀90年代初,歌曲《我的1997》紅遍中國,寫出了人們對香港回歸的種種憧憬。歌裡唱到“1997快些來吧,我就可以去香港”,但那時人們出境還無法像歌中唱的那樣,說走就走。
“現在,往來港澳隻需在一體機上簽注通行証,以前可不是這樣。1984年我剛創業,港澳通行証是一個薄薄的小本子,裡面的內容全靠手寫。”中山盛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友財說,“那時候人們出入境的需求單一,主要是探親,來回一趟很不容易。”“如果申請探親,必須提供港澳直系親屬發的邀請函,表親還不行。”中山中國旅行社經理鄭智德補充道。
為緩和前往港澳探親人數與廣東本省批准額的矛盾,1983年,廣東省公安機關與有關單位一起,在全國率先採取組團探親的辦法,規定凡參加探親旅行團的人員隻要交足往返旅費,港澳親友擔保按期隨團返回,即可得到批准。
2002年5月,2000版往來港澳通行証正式啟用,這是一本5年有效期的“深藍色小本子”。
証件在更新,開放的步伐也在進一步擴大。繼2001年率先實行按需申領護照后,廣東於2003年7月28日開始在中山、東莞、佛山、江門率先開辦個人赴港澳自由行,並逐步推廣至全省。其后,相當一部分省市開始實行個人赴港澳自由行政策,人們僅憑身份証、戶口簿就可申請往來港澳通行証。
中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副支隊長張德柱回憶,首發儀式當天,整個辦証大廳人頭涌動。前來辦証的人群中有3位老人,家住中山古鎮的鄧伯當時已經78歲了,他和同村75歲的歐伯、72歲的張伯早上6點多就從家裡出發,不到8點就來到辦証大廳。老伯面帶笑容,非常高興。他說:“長這麼大、離這麼近都沒去過香港,早就想去看看,聽說現在開放個人赴港澳旅游了,就和老友一起來辦証,等有時間一起去香港、澳門看看。”
“這本藍色通行証一直沿用至2014年,它記錄下了相當一部分內地民眾的首次‘港澳自由行’之旅。”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秘書科科長黎有生說。
從2014年開始,卡片式的往來港澳通行証啟用,有效期10年。與此同時,“一証辦”開始在全國推廣,人們僅憑一張身份証就可辦理出入境証件,無需再交戶口簿等。
“一証辦”於2013年5月8日在珠海先行試點,內地居民申請辦理出入境証件時,通過自助設備、網上預約填寫個人申請信息,辦証時僅需提交二代居民身份証。這一服務模式陸續推廣至廣東和全國。
“‘一証辦’既方便了群眾,也減輕了民警的工作壓力和強度。”珠海市公安局出入境與外國人事務管理支隊副支隊長謝詠親歷改革,深有感觸。
“站著排隊”到“容缺受理”
不論是緊急出行發現証件過期,還是海外遺失証件尋求幫助,或是雙休、節假日,辦証通道都暢通無阻。
馬田彈力帶(中山)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外資企業。9月19日,人事經理范坤付領著公司3位斯裡蘭卡籍的員工前來辦理業務。“接待大廳寬敞舒適,坐有椅子,寫有紙筆,熱有空調,渴有水喝,從站著排隊到坐著等候,與群眾的距離更近了。”
“過去辦証窗口少,周圍是玻璃牆和欄杆。”廣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副支隊長陳文洪坦言,“當時,出入境更注重管控防范,對服務意識的關注還比較少。”
近年來,廣東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全面推行文明窗口建設。
佛山、江門、東莞等地出入境部門還開設寒暑期周末學生專場,珠海、梅州、陽江等地出入境部門推出高峰期延時辦証服務,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個性化辦証需求。
“現在越來越重視窗口形象,窗口變多了,服務櫃台降低了,實行敞開式面對面服務,內地居民、港澳台同胞、外國人可以在不同分區辦理業務,特殊群眾還可以通過綠色通道,急事急辦。”中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政委劉捷介紹。
珠海市民羅作器今年64歲,8月份時去香港,接80多歲腳受傷的姐姐回珠海家裡。去之前,羅老早早買好了從九洲港去香港的船票,登船那天,才發現簽注過期了。情急之下,老人不知何去何從,在港口急得直掉淚。
港口工作人員得知老人的情況后,幫忙聯系珠海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廳。接待大廳核實情況后,馬上為老人開啟綠色通道,當即辦好簽注,沒有耽誤羅老的船票和行程。事后,老人激動地流下熱淚。
據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受理科科長周玲介紹,辦事群眾風塵仆仆而來,卻發現忘帶相關証件的情況時有發生。在了解情況后,工作人員會做“容缺受理”,辦事群眾隻需事后補齊缺項材料即可,繳費也可以微信支付, “隻跑一次”即可辦完手續。
“市民跑路”到“數據跑腿”
隨著自助設備的升級普及,廣東省2016年年底在全省各縣區建成24小時自助辦証廳,實現地域全覆蓋、辦証全天候。自助一體機已經延伸到人口比較密集的中心派出所和警務社區,想辦証,在家門口就能實現。
羅友財回憶,改革開放之初,辦理出入境証件要有身份証、戶口簿、單位証明、邀請函等,厚厚一摞。即使材料齊全,也要來來回回好幾趟。每個環節都是手工操作,耗時長。
1999年以前,簡單的電子設備代替手工操作,打印簽注頁成為可能。但隨著國家對出入境政策調整,粵港澳經濟融合步伐加快,出入境辦証量不斷大幅攀升,仍迫切需要向科技要警力,提高服務效率。
2003年,中山市出入境部門開發IC卡自助辦証系統“出入境自助申請櫃員機”,推出“便利服務卡”。凡是申請港澳二次簽注的群眾,可申領該卡,卡上讀入申請人基本資料信息,申請人持卡可通過自助申請櫃員機提交個人申請,辦簽注就像到ATM機取錢一樣方便。
之后,從受理到發証,各個辦証流程的自助設備不斷研發並得到應用:“填表易”有效減少手工錄入資料量﹔“繳費易”可以自助刷卡繳費﹔自助發証機則縮短了申領人排隊取証時間。
2006年全國首台自助辦証機在廣州交付使用,申請人在一台機器上可以完成往來港澳再次簽注的申請、繳費、交証過程, 24小時服務,群眾親切地稱這台機器為“辦証易”。
2012年電子護照啟用后,受理環節增加採集核對持証人的指紋、個人簽名、查驗照片信息等程序。為應對新挑戰,“申請易”自助辦証機上線,集現場人像採集、指紋採集、個人簽名式樣採集、身份証信息讀入、填寫申請表、制証照片讀入六大功能於一體。
2014年初,“出入境自助辦証一體機”在珠海首次投入使用,涵蓋了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証等所有出入境証件的簽發業務,具有預受理、續簽、預約、繳費、制卡、查詢、查卡和派發排隊號等功能。
“過去最快也得7個工作日才能領取証件,還得常排隊、排長隊。通過‘一體機’,辦理港澳個人旅游簽注可實現‘立等可取’。”郝鵬是珠海國際(澳門)職業介紹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2012年以來,常年在珠海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廳為廣大赴澳門勞工批量辦理業務。
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網上辦、就近辦、隨時辦、馬上辦越來越多元化。目前,“廣東出入境”微信公眾號可以實現“証件掌上辦理、費用掃碼支付、進度主動通知”等便捷服務。此外,打開微信小程序“粵省事”,可以綁定出入境証件,既可以預約辦証換証,還可以網上續簽,查看進度。
改革開放40年來,公民出國出境難的問題早已成為歷史。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公民因私出國出境旅游、探親、開展商務活動等需求不斷增加。
今年4月,新組建的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這是我國移民和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釋放了我國對全球開放包容發展的明確信號。“內地居民可在全國范圍內異地申請換(補)發出入境証件”“申辦出入境証件7個工作日內辦結”等5項便利措施已於9月1日起施行。
政策紅利,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貿區等一系列發展機遇,促使廣東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國際經貿大循環和人員的大流動中。廣東出入境部門堅持“出入有境,服務無境”的服務理念,出入境証件網上辦、異地辦、就近辦、輕鬆辦,數據多跑路,群眾不再多跑腿,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辦理出入境証件不便捷的“煩心事”。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4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