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之際話家國——
我的國慶故事
圖為天安門廣場的“祝福祖國”花籃。 |
王蒙 |
盧尚志 |
嚴冰 |
王藝臻 |
喬天富 |
1949年開國大典——
“這當然是激情歲月”
■講述者:王蒙(中國當代作家、學者,原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1949年曾以腰鼓隊隊員的身份親歷開國大典,84歲)
1949年給我的第一個記憶,就是“嘩啦”一下子,比錢塘江海潮都厲害——全是歌!“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大量革命歌曲,簡直就像浪濤一樣,涌進了每個人的生活,成為所有從1949年走來的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的共同記憶。
這當然是激情歲月。而激情歲月裡最為光輝燦爛、讓人難以忘懷的一件大事,便是開國大典了。那時我隻有15歲,是個青年,以中央團校學員、腰鼓隊員的身份參加了那場盛大的典禮。
10月1日一早,我和中央團校的其他學員便起床,開始集合、入場。和我們一起進入天安門廣場的還有許多支群眾隊伍,無論是工人、農民、市民,還是學校的師生,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燦爛耀眼。
下午3時,毛澤東主席在30萬人目光的注視下走上了天安門城樓,現場立刻歡聲雷動。那時天安門廣場有幾十個高音喇叭,毛主席的聲音便經由那些喇叭傳遞到廣場四面八方、各個角落。那時廣場上的我,聽到的聲音是接踵而來的一串,就像一台大規模的輪唱。我們都聚精會神地,用自己的全部器官和心智、頭腦和感覺傾聽了毛主席的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刻,所有人的激情都被點燃。
隨后,閱兵式開始。看到那麼多火炮、騎兵隊伍與軍容嚴整的步兵方隊,我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光榮,無限的自信,無限的驕傲與自豪。
不久,我們的腰鼓隊也“登場”了,隊員們身披一身彩綢,很是喜慶,鼓槌上拴著的紅紅綠綠的綢條也吉祥添彩。為了這次“出場”,我們已經進行了差不多一個月的腰鼓訓練。腰鼓技術比較簡單,節奏有“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和“咚咚吧咚、咚咚吧咚、咚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兩種,笨拙如我者也未感為難。因為最要緊的不是繁復的腰鼓花樣,而是表達出我們的一份喜慶的聲音。
“毛主席萬歲!”路過天安門城樓時,大家興奮地向毛主席問好,腰鼓也打得更響亮了。毛主席滿面笑容地看向我們,對著大家招手。
與閱兵、游行一樣規模盛大的是晚上的焰火晚會,那是我一輩子頭一回看到焰火。焰火熊熊,絢爛至極,仿佛照亮了整個北京城的夜空。
從1949年到現在,我見証了國家69年的成長與發展。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我想獻上自己的祝願:心思壯烈,事業艱難﹔千呼萬喚,闊步陽關!
1957、1958、1959年國慶——
“我曾在三次閱兵中飛過天安門”
■講述者:盧尚志(1957、1958、1959年國慶閱兵親歷者,原北京軍區空軍飛行員,84歲)
我是一名飛行員,今年84歲,參加了1957、1958、1959年三年的國慶閱兵大典。回想起當年,我感到十分自豪。
1957年,23歲的我第一次參加國慶閱兵,非常激動。因為這是一項特殊任務,一定要飛好,要求非常嚴格。飛過天安門時,不要說是排列不齊,就是飛機晃一下出洋相也不得了。
1957年國慶當天早晨,檢查身體、動員、簡單演練等一系列准備工作結束后,我們進入座艙,我穿好艙內降落傘,打開無線電。當無線電耳機裡傳來地面指揮員的“起飛”命令時,我們所駕駛的24架戰機騰空而起。我們從沙河機場起飛后一直向東,然后再180度大轉彎向西對正北京天安門廣場飛去。
1957年,閱兵飛行為三機編隊,前面一架為長機,后面兩架中,左邊為左僚機,右邊為右僚機,我處於左僚機的位置。當總指揮指示“穩住穩住”時,我緊盯本編隊長機,確保自己的位置,也就幾秒的時間,我們的梯隊飛過了天安門廣場。
10點半左右,24架飛機解散,取好距離,做好著陸動作,准確地落在跑道規定的位置上,我們關閉所有電門,在規定位置上停好飛機,順利完成了任務。
在三次大閱兵中,我記憶最深刻的是1959年大閱兵,當時正逢新中國成立十年大慶。這一年我駕駛上了國產飛機,當我看見座艙裡面的儀表和開關等上面的字都變成了中國字時,心裡感到非常激動和自豪。
與前兩年相比,1959年閱兵的飛機多了,編隊的形式也變了,從三機編隊變成五機編隊,而當時的水泥跑道頂多能使三架飛機同時起飛,所以,三架飛機起飛后,后兩架飛機需在空中飛至三架飛機旁邊,形成五機編隊,而落地和解散的難度也大大增加。
1959年閱兵從5月開始准備,一直訓練到9月底。面對艱巨的任務、超高的要求,我感到壓力非常大,也非常激動,當然,我也很高興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夢見自己駕駛著飛機飛過天安門。
1959年國慶大典時,我第一次親眼見到了毛主席,這令我無比興奮。我還記得,當晚,天安門廣場舉行聯歡晚會,我們閱兵部隊坐到了最好的位置。探照燈把天安門城樓照得透亮,我們一看,毛主席走上了天安門城樓。我們就想見見毛主席,就往裡擠。我那時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一鼓勁就擠到了城門跟前,站在金水橋上清楚地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在城樓上還向我們招手哩。
在我所參加的三次閱兵期間,我見到了毛主席和多位中央首長,我駕機飛過了天安門,這些經歷讓我非常自豪。
多年以來,國家飛速發展,我感到國家建設得非常好,在世界上的威望日漸提高,空軍建設的速度也令我驚嘆。三次參加國慶閱兵,是我的榮耀,如果有機會,我希望還能參加國慶的慶典活動。
1984年國慶——
我在現場見証歷史
■本報記者 嚴冰(1984年國慶閱兵親歷者)
1984年“十一”是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節,那一年我17歲,在北京一七一中,上高中三年級,面臨高考,是畢業班。
記得那年春天,我們學校就接受了參加國慶游行的任務,立即開始排練,主要是練隊列,暑假期間也經常排練,進入9月后,更是在東郊機場經歷了幾次合練。
“十一”那天凌晨,我們起了個大早,列隊來到天安門東側集結待命。10時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乘坐的閱兵車啟動,駛出天安門,越過金水橋。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乘檢閱車,迎上前去向鄧小平報告:“受閱部隊准備完畢,請檢閱。”我們是從擴音器裡聽到這洪亮聲音,那時我不知道秦基偉將軍的傳奇經歷,后來看了電影《驚沙》,才了解了這位將軍作為西路軍、志願軍一員的九死一生的革命生涯。
軍樂隊奏起閱兵進行曲,檢閱車駛過一列列等待檢閱的部隊。這是我唯一一次親眼見到偉人鄧小平,他站在紅旗牌黑色敞篷閱兵車上,從長安街上自西向東行駛。我們站在天安門東側,此時紛紛聚攏到街邊,一睹偉人風採。時年整80歲的鄧小平身著藏青色中山裝,神採奕奕。我至今仍記得他“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的問候聲非常洪亮有力。官兵們“首長好!”“為人民服務!”的回答聲震雲霄,尤其是女兵方陣,離我們不遠,聲音尤其響亮。
群眾游行開始后,當時的我們並不知道,走在我們前面的北京大學學生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並被我后來的前輩同事、本報記者王東老師抓拍,成為那次國慶最經典標志性畫面,定格成為歷史永恆的一瞬。王東老師今年去世,他一生拍片無數,這張是最經典的照片之一。
我們的任務是參加高中生儀仗隊,踢著正步通過天安門廣場,並翻花,組成各種圖案,同時高呼口號:“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等。經過天安門時,我們極力向天安門城樓眺望,隻見花團錦簇,一派喜慶。
天安門廣場上,人如海,花如潮,來自北京各中學的學生用手中的紙花組成各種慶祝的圖案喜迎國慶。
記得當年國慶前夕,我們參觀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的國慶圖片展,我們的班主任女老師指著一幅1959年國慶正在做健美操的圖片驕傲地對我們說:“當時我就在這!”如今,我們也可以指著1984年國慶游行的人流的照片自豪地說:“我們就在其中!”
據悉,1984年中國國慶35周年閱兵式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全面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勢下舉行的,是一次振奮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展示軍威和國威,檢閱新中國建設成就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成果的重大慶祝活動,是繼1959年國慶后,25年來第一次盛大的國慶閱兵,是中國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第一次公開展示自己的武裝力量。
1999年國慶——
我用影像記錄國慶閱兵
■講述者:喬天富
(曾參加1999年國慶閱兵拍攝,原解放軍報社高級記者,64歲)
1999年10月1日,天剛蒙蒙亮,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的一個拍攝點上,擠滿了十幾個攝影記者,其中之一,就是我。
這是我第二次拍攝國慶閱兵,但我的心情還是不太平靜。作為一名老軍人,一名解放軍報的職業攝影記者,對於完成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國慶大閱兵的攝影任務,我知道工作的意義和肩上的責任。早在1984年,我拍攝過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大閱兵,有一些經驗和體會。但當我得知要拍攝本次國慶閱兵時,我仍然不敢有絲毫懈怠。我查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的國慶閱兵照片,琢磨這些照片的構圖,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將這些照片都內化於心后,我再端起相機就有了底氣。
作為記者,要與時間賽跑。凌晨2時,我右肩左斜背著碩大的攝影包(內有3部相機5隻鏡頭),脖子上挂著一隻尼康超長鏡頭,左手提著鋁合金工作梯,右手提著沉重的三腳架,排隊、安檢。通過安檢后,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向拍攝位置。凌晨4時許,我第一個到達指定拍攝位置,搶佔到東北角正北最佳拍攝機位。不一會兒,此地聚集了十幾個記者。我用自備的軍用背包帶把三腳架牢牢地綁在圍牆邊的鐵管子上,固定住。閱兵慶典開始后,我踩著梯子,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拍攝工作。
我拍攝的作品中,加受油機梯隊第一次在閱兵中亮相,標志著我國遠程作戰能力有了突破性進展。遠程地地核導彈方隊亮相,來到十裡長街,向天安門庄嚴敬禮。這些壯觀的場面,都被我收入鏡頭中,凝結在彩色膠片裡。作為記者,親臨盛典,看到祖國實力日益強大,我為祖國感到驕傲﹔作為軍人,我感到自豪的同時深知身上沉甸甸的責任,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保護老百姓的和平勞動和生活。
當年11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為我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慶典大閱兵》畫冊。其中簡短的前言文字:“受閱部隊的鋼鐵洪流像巍峨的群山、像澎湃的大海、像漫卷的狂飆,展現出我們國家之威、軍隊之威、人民之威、民族之威。”至今讀來,我仍心潮澎湃。
十九年的時間過去了,我拍攝的照片,記錄著人民軍隊的雄姿與巨變,記錄著國家的發展與飛躍,記錄著民族的雄起與復興,構成了我對國慶獨特的“光影”記憶,未來,我也會用相機繼續記錄下去。
2017年國慶——
國慶節是我 人生的新起點
■講述者:王藝臻
(2017年國慶節期間參加“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北京展覽館直播解說,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24歲)
2017年的國慶給了我兩次嘗試的契機——直播解說與提出入黨申請。如今,鮮活的記憶仍然駐在我的腦海裡,影響著我現在的生活。
那年國慶節前夕,正值“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放,剛剛步入研一生活的我慕名而去。展覽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黨和國家在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國家發展對自己生活產生的影響。
在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邁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階段”的第六展區,我看到,參觀的人們圍在一起,一邊聽一邊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中有北京本地人,也有特意趁著國慶假期來參觀的外地游客。在聊起家鄉環境的變化時,大家臉上帶著欣喜的笑容,都說自己家鄉這幾年天更藍了,水更綠了,每天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生活更有幸福感了。
這次展覽方式很多樣,不僅有數據,還有圖片、實物模型和互動體驗。在展覽過程中,我看到一個小男孩與低碳機器人的有趣互動。在他媽媽的引導下,小男孩問機器人關於低碳方面的知識,機器人的講解既簡單明了又生動形象。
參觀完所有展區后,我意猶未盡,清晰明了又生動多樣的展示方式讓我耳目一新。我為黨和國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這讓我更加堅定了想要入黨的決心。
之后,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全國學生喜慶十九大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系列直播”活動,招募大學生解說員。我十分激動,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解說將國家取得的成就分享給更多的人。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在解說前,我將所負責展區的每幅圖、每條解說、每個模型反復看了好幾遍,一遍遍踩點、修改解說詞、彩排。當我站在鏡頭前為大家解說展覽時,我切身感受到個體生活與國家發展是同呼吸、共命運的。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個國慶對我來說是個新體驗、新起點,不僅讓我因此有了直播解說的體驗,更讓我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並因此更加堅定了心向黨組織的信念。我將參加這次解說的經歷寫進了入黨申請書,闡述我想要入黨的動機。2017年國慶,我的人生從新的起點出發,我一直在路上。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葉曉楠、楊婧妍、牛冬嫻、王永行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