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羅湖創新機制,構建“新聞發布、城區營銷、發言人培訓、政民互動”的共振平台

新聞發布會 架起連心橋

本報記者  呂紹剛
2018年09月20日04: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為回應公眾關切,解決基層政府與市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去年7月起,深圳市羅湖區建立“雙周發布”機制。每次發布會先邀請各界代表召開策劃會,“碰”出百姓關注的話題,群眾可進行現場提問,會后通過融媒體傳播,對新聞發布進行一場“供給側改革”。

  

  “羅湖區計劃在三年內投入95億元資金,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具有深圳特色、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精品教育’目標”“2018年家長對羅湖區教育的滿意度達到93.77%”……9月7日,深圳市羅湖區黨群服務中心又熱鬧起來——這裡迎來了“雙周發布”教育專場。

  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地方基層政府信息發布能力弱,說官話、套話或者講政績、擺成績,讓群眾覺得距離較遠﹔也有些部門認為,新聞發布應該是宣傳部門的事,一年內發布的信息有限,導致基層政府與居民信息不對稱。為回應市民最關切的問題,從去年7月起,羅湖區黨委政府建立“雙周發布”機制,創新運用新媒體傳播形式,對新聞發布進行一場“供給側改革”。

  每隔一周的周五上午,深圳市羅湖區美術館負一樓的“雙周發布”現場總是格外熱鬧,一年多來,這裡已舉辦了20多場發布會。

  “雙周發布”是對政務公開和新聞發布標准化、常態化、制度化的一次創新

  一方講桌,一支話筒,羅湖“雙周發布”在固定場所、固定時間,邀請黨委、政府各部門及派出機構,圍繞公眾關注的議題進行新聞發布,並邀請各界代表開展現場互動。現場不僅採用網絡圖文直播,會后還以微信、H5等新媒體形式進行多渠道推送。

  “羅湖‘雙周發布’是對政務公開和新聞發布標准化、常態化、制度化的一次創新。”中山大學互聯網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安認為,這種模式在全國基層政府新聞發布中走在前列。

  一場發布隻有一個多小時,但羅湖新聞中心主任陳恬立至少提前3周就要帶領團隊進行策劃,“每場的發布主題、發布人特點都是不同的,我們要為他們‘量體裁衣’。”

  “我在兩場發布中擔任過發言人助理,策劃准備的工作量實在太大了。”羅湖區人民醫院黨政辦的陳晨說,以《羅湖醫改為何引來總理點贊》發布為例,新聞中心首先與發布單位羅湖醫院集團反復溝通,確定發布主題、基調。接著召集各界代表,開展策劃碰頭會,“碰”出最受百姓關注的話題。為不耽誤醫生工作,新聞中心還要對發言人逐個上門訪談,並為每個人精心制作發言綱要和PPT,反復打磨講稿。

  陳恬立介紹,發布環節結束后,她和團隊還需要將內容進行提煉、梳理,整合傳播方案,力爭成為新媒體時代的“爆款”“熱搜”。

  最終,陳晨參與的兩場發布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國內外融媒體平台累計發布及轉載近150篇次,人民網圖文直播在線及回看人次超過20萬。

  “基層黨委政府建立常態化、規范化新聞發布機制,我們既沒有經驗可循,也沒有模式可復制。”羅湖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萍表示,“雙周發布”構建起了“新聞發布、城區營銷、新聞發言人隊伍培訓、政民互動及融媒體鏈接”的多功能共振平台,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擴大政務信息影響力,促進政府、企業、社會相互了解、良性互動

  李筱砉是羅湖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在宣傳部工作30年的她,對如何把媒體作為重要資源和手段,促進政府、企業、社會三者良性互動深有體會:“對區裡各部門和企業而言,有了‘雙周發布’就等於多了一個‘麥克風’。同時,這也培養和儲備了我們的宣傳骨干力量。”

  筍崗街道黨工委書記賴建華對此感觸頗深。一年來,通過“雙周發布”,筍崗過了一把“網紅”癮。賴建華說,三場發布會,給筍崗樹立起了新形象,增加了對產業、資本、人才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提高了企業、投資者、居民、游客等對片區的認可度,從而構建起片區的競爭優勢。

  除了街道,區直屬系統在發布中也獲益良多。

  2017年9月22日,羅湖區教育局局長王水發做了題為《從“有學上”走向“上好學”》的教育發布,不僅談了羅湖教育的做法和思路,還回應了民辦教育發展、未來學校建設和集團化辦學等一系列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

  “有了溝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王水發說,“雙周發布”對於提升羅湖教育形象、形成教育發展合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來我們的羅湖居民,經歷三年醫改后,已可以享有覆蓋一生的專業健康服務﹔原來我們羅湖財政每年的1/3都投給了教育﹔原來發展空間最大的科技產業帶也在羅湖……”羅湖區政協委員朱麗杰說,作為一個“老羅湖”,“雙周發布”仍在不斷刷新她對羅湖的印象,帶給她更多驚喜。

  群眾可在新聞發布會現場提問,讓“雙周發布”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彭海燕是黃貝街道的一名社工,也是名“老羅湖”。去年,她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關於“雙周發布”的微信文章,文章把羅湖四個高新科技企業比作四大武林門派進行PK。“這種表達方式特別生動、親切,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從此,彭海燕每半個月就在公眾號上瀏覽“雙周發布”的內容,還在網上觀看直播。

  在6月15日舉行的“雙周發布”環水局專場中,有位現場觀眾當面提問環水局發言人:“年年治水年年臭,那你們打贏治水攻堅戰的信心從何而來?”面對如此尖銳的提問,羅湖區環水局局長孔德斌不僅沒有回避,反而認真剖析了治水形勢、思路和舉措,向公眾釋疑解惑。在彭海燕眼裡,正是這樣面對面的有效溝通,才讓“雙周發布”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羅湖‘雙周發布’是切實加強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公共治理解讀,常態化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推進高質量政務公開建設的有力保障。”深圳市委外宣辦主任、政府新聞辦主任韓望喜說。對羅湖區居民而言,“雙周發布”更是政民互動的連心橋。

  每次“雙周發布”幾乎都有南方日報深圳新聞部副主任呂冰冰的身影。在她看來,“雙周發布”不是一個俯視、宣講的視角,而是平等、溝通的視角。受眾需求導向成為“雙周發布”最重要的特點。

  最近,羅湖教育部門又將迎來第二輪“雙周發布”。王水發早早就做好了規劃,面向全區中小學生家長開展問卷調查,廣泛征集大家對“羅湖教改”的意見建議,然后再進行數據分析。“這樣以問題為導向、用數據來說話,能提高新聞發布的針對性和可信度。”他說。

  “‘雙周發布’不僅創新了城市營銷方式、管理方式,更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新時期在羅湖的豐富和發展。政府要真正聽到人民的聲音,讓決策為人民所接受,為人民說話,為人民做實事。”羅湖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守睿表示,羅湖將用好這個平台,多維度講好羅湖故事,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提升社會認同度。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0日 14 版)
(責編:岳弘彬、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