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產區變景區 田園變公園

——廣東力推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本報記者 鄧 圩
2018年09月07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盛夏的廣東瓜果飄香,每到周末,城市周邊的果園就會迎來一批又一批游客,他們到這裡親手採摘“樹上熟”的果實,荔枝、龍眼、黃皮果……人人滿載而歸。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廣東鄉村旅游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深入推進“八小工程”

  近年來,鄉村旅游成為廣東全域旅游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經濟總量不斷加大,發展模式日益多元,農家樂、民宿等業態方興未艾,在硬件配套逐步完善的同時,軟實力也在不斷加強。2017年共接待游客約2.1億人次,營業收入約68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5%和30.7%。

  今年4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通過實施鄉村旅游與休閑觀光農業“百鎮千村”提質升級行動,重點推動旅游扶貧重點村、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村、旅游特色小鎮提檔升級,完善旅游標識標牌、旅游廁所、停車場、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等鄉村旅游“八小工程”。

  從廣州市區出發,一路向北,在從化區有一個以蓮麻樹得名的小山村蓮麻村。作為廣州的北大門,蓮麻村有流溪河北源頭、千年古官道、百年客家圍屋、東江縱隊遺址等自然人文景觀,還有造紙傳統技藝及革命歷史遺跡。

  近年來,蓮麻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依托村內資源建起的蓮麻小鎮,吸引了很多游客。蓮麻村支持鼓勵村民開辦民宿、特色作坊,實現家門口自主創業﹔積極美化村容村貌,重點打造蓮麻特色商業街、十裡畫廊綠道、蓮麻花海等旅游景觀,整飭村民房屋外立面,提升整個鄉村“顏值”﹔完善基礎設施,開通了旅游公交,拓寬了村道社道,醫療衛生、通信網絡等基本公共服務逐漸向城區對標。該村所在的呂田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蓮麻小鎮正在打造這樣一幅悠然的田園小鎮風景畫。

  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把鄉村獨特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蓮麻村引導村民開辦民宿、特色作坊,共計帶動83家農戶增收致富。通過提供小鎮保潔、安保等工作崗位以及鼓勵企業就地招工等措施,解決263名村民就業問題,人均月收入達3000元。

  在擁有5A級景區羅浮山的惠州博羅縣,當地依托羅浮山景區的優勢,投入2.2億元,打造了“三園四海”“一村一品”系列主題村,形成“七星耀羅浮”發展格局。在博羅縣鬆樹崗村,當地通過村企合作的形式,引進了台灣空中田園立體農業園、客家佬豆腐花等項目,打造成“環境美、田園秀、鄉愁濃”的旅游小村。

  “旅游+”豐富產品體系

  今年5月19日“中國旅游日”期間,廣東省旅游局推出八大主題40條鄉村旅游線路,紅色經典游、南粵古驛道游、濱海漁村游、古村粵韻游、瓜果飄香游、嶺南水鄉游、山水田園游……廣東鄉村游產品琳琅滿目。這一切與廣東積極有效推動“旅游+”戰略不無關系。

  在江門台山市,今年3月,廣東省首個中國農業公園正式開園。“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成為台山市一張亮麗的名片。該公園的范圍覆蓋都斛、斗山、赤溪、廣海、端芬五鎮,總面積800平方公裡,耕地總面積22萬畝,灘涂面積13萬畝,人口24萬人,旅外華僑38萬人。該公園的3個起步項目——都斛“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題園、斗山浮月村鄉村游、海口埠“廣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題公園,已完成首期工程建設。其中,都斛“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題園集農業示范、農耕體驗、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溫泉度假於一體。

  暑假,肇慶市德慶縣推出的“傳統文化+美麗鄉村”游學線路,將“游”與“學”完美結合,達到以游促學,在游玩中掌握知識、開闊眼界的效果,備受暑期旅游市場關注。

  惠州市龍門縣則通過舉辦全域旅游示范區系列活動大力培育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產品品質,構建較完整、頗具龍門特色的“龍門手信”“龍門客棧”“龍門祈福”“龍門宴”“龍門十三湯”等旅游品牌產品體系。同時,重點打造一席美味、一批特產、一批精品民宿、一處祈願文化福地、一場旅游論壇、一條旅游綠道“六個一”品牌產品,取得較好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21個地級市中,有20個市的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其中9個市在10億元以上,廣州、梅州兩市均超過100億元大關。21個市的鄉村旅游接待量都在100萬人次以上,其中廣州、深圳、梅州、江門、湛江5個市超過1000萬人次大關。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7日 13 版)
(責編:向璽如(實習生)、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