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張維為:中國崛起的故事很精彩(眾生相)

陳振凱  張雅凌
2018年08月30日05: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張維為

  “過去三十多年,對中國的預測,一種是樂觀的,一種是悲觀的。但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過去,我們回頭一看,樂觀的幾乎都是對了,悲觀的幾乎都錯了。”

  2015年,一段名為《中國人,你要自信》演講視頻,火遍網絡。視頻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以翔實的數據、鮮活的案例,告訴國人:中國正在崛起,中國人,你要自信。

  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証者、親歷者、受惠者,張維為憑借獨特的學術見解和人生經歷,向世界各國講述中國崛起的光榮與夢想,傳達他對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自信與樂觀。

  用腳底板走出來的學問

  2011年,一本名為《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的讀物,引發了震動。中國崛起的話題被推向新的高潮,思想界對於作者張維為“中國模式”的見解議論紛紛,有贊聲,也有疑問。

  面對疑問,張維為很淡定。這種自信源於他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當過工人,做過高翻,后成為學者,走訪過100多個國家。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接觸過中國的最高層,也接觸過中國的最底層,是“用腳底板走出來的學問”。

  1957年12月出生的張維為在上海長大。17歲時,他進入上海雕刻二廠,成為一名學徒工。這讓他在成為一名學者后,可以真正做到“接地氣”。掃樓道的大媽、送快遞的小伙、開出租的司機,都是他觀察世界的切口。他知道如何用大眾的語言,講解深奧的政治問題。

  1977年,“文革”后的第一屆高考,成了張維為人生的轉折點。他幸運地考取復旦大學外語系,畢業后又攻讀了兩年翻譯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隨后進入外交部擔任英文翻譯,開始了與中國“最高層”的接觸。

  1985年8月28日,張維為第一次給鄧小平當翻譯。鄧小平作為政治家那種罕見的大視野,給張維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已經年過八旬,但是卻能敏捷地思考,而且思考的往往是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的事情,把中國發展的大戰略、大步驟都設計好了,這是很了不起的。”張維為回憶道。

  擔任鄧小平的英文翻譯,是張維為人生中一段重要經歷。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關於中國道路的思考和探索,也成為張維為日后思想的靈感來源。他坦言自己總結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實踐理性、強勢政府、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就是從鄧小平的思想中提煉出來的。

  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他說“那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年代,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黃金年代,每天都充滿變革,各種新政策出台。雖然有很多挑戰,生活也很艱苦,但對我的人生很重要,也為我以后研究中國問題打下了伏筆”。

  1988年,張維為進入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從事同聲傳譯工作,迎來了人生的第三個角色。在聯合國工作期間,他考入瑞士日內瓦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隨后在這一大學的亞洲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

  此后20多年,他把熱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研究,特別是通過橫向國際比較來進行這樣的研究,向世界客觀地介紹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在他看來,自己只是盡到了一個學者的本分,實事求是地講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他非常珍惜自己作為學者的獨立身份,不依托於任何體制,不受制於任何利益集團,自由自在地在世界各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中國崛起呼喚中國話語

  “新中國解決了‘挨打’的問題、‘挨餓’的問題,現在需要解決‘挨罵’的問題。”張維為說,“中國崛起的故事很精彩,但是缺乏自信的話語進行講述。”因此,構建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他一直以來身體力行、努力奮斗的目標。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后,張維為對於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的觸動和震撼頗有感觸。但同時,他也感受到兩種強烈的對比反差。一方面,國外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存在諸多偏見,甚至給人“一片漆黑”的印象。另一方面,國內的一些人,迷戀西方模式。這兩種反差使他感到很有必要站出來講話,將自己走訪百國后形成的對於中國道路、制度和模式的自信清晰地表達出來,傳遞給更多的中國人,為中國人更好地認識中國、認識社會發揮一點作用。

  張維為曾親眼目睹了不同國家命運的跌宕起伏,其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蘇聯與南斯拉夫解體。在他看來,這兩個國家解體的步驟基本上是一樣的:先是在意識形態上被西方話語“忽悠”,然后經濟崩潰、國家解體。發展到今天,中國同樣面臨著這種威脅。因此,中國的崛起一定要伴隨中國話語的崛起。

  張維為的“中國三部曲”正是建設中國話語的嘗試,旨在激發更多人去思考和研究,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語來評論中國和世界,建構中國話語體系。在《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書中,張維為提出“文明型國家”的概念,正是為了從中國文化的根上,解釋中國制度的合理性,這也是他試圖建立的“中國話語”。

  不要懼怕說中國模式,這是張維為一直高調主張的觀點。《中國震撼》甫一問世,便受到國內外學界、政界以及中國普通民眾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張維為認為,人們對於中國模式的關注,是這本書走紅的社會心理背景。“談中國崛起、中國模式,這在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最熱的話題。”張維為說,“這說明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高速發展,國人對中國的成績,問題和未來普遍希望有一種比較全面而獨立的解讀。應該說,我的一家之言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

  更看好中國模式

  2012年,在歐洲生活了20來年的張維為全家回到上海定居。他用實際行動表示了對中國的信心。

  此前,雖然主要生活在瑞士和法國,但是張維為幾乎每年都回國多次。2013年,他第一次回到祖籍地南通,深深地為當地的發展所震撼。“江蘇的人口等於10個瑞士、7個希臘,在江蘇做成功的事情,對於中國和世界都是了不起的。所以,中國震撼,實際上是由無數的上海震撼、江蘇震撼組成的。”

  中國震撼的背后是中國模式的成功。隨著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道路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在此背景下,2014年,張維為在“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中國超越——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中,憑借其在西方國家生活20多年,走訪100多個國家的經歷,從國際比較視野出發,提出了中國模式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

  縱觀世界二三十年的發展變化,西方模式催生出一系列問題。在西方國家內部,民主常常與債台高筑、運作失靈等聯系在一起﹔在非西方地區,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帶來的是動亂和沖突。張維為認為,“中國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另外一種選擇,這就是絕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堅定地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國情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並爭取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最終,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會認識到,跟著西方模式走,路隻會越走越窄,而大膽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才可能真正成功。”

  2011年6月,張維為教授與美籍日裔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上海以“中國模式與西方模式”為題展開了一場“世紀之辯”。福山是美國著名的自由派學者,其所提出的“歷史將終結於西方民主制度”的論斷,曾經引發學界廣泛討論。辯論涉及了一系列最尖銳的政治問題,如民主還是專制、法治還是人治、中美政治模式的比較等。張維為在辯論中做出五個重要的政治預測。

  2017年6月,在2017觀天下論壇上,張維為回望了六年前的那場辯論。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恰到好處地印証了他預測的准確與精當:“阿拉伯之春”將演變為“阿拉伯之冬”﹔中國崛起是“歷史終結論”終結的明証﹔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仍然堅守中國文化,“世界文化趨同論”將難以成立……

  2015年6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成立,張維為出任院長。在研究院成立儀式致辭中,他強調:“希望研究院成為不斷產生原創性的中國思想、中國理論和中國話語的地方,成為與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地位相稱的、在海內外都有相當影響力的一流新型智庫,成為所有認同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話語的研究者的思想家園。”在他看來,中國研究院的成立是一個標志,“中國學界為西方學術和西方話語當‘傳聲筒’、‘打工仔’的‘時代’即將終結”。

  近年來,張維為參加論壇、座談會,為黨政干部講課,為青年人演講,接受媒體採訪,撰寫文章等,奔走於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以中國人自己的話語,向國內外公眾闡釋中國模式,解讀中國崛起的背后,也自信地宣告了“中國崛起的勢不可擋”,幫助無數中國人樹立起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

  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張維為用自己的聲音,喊出對於中國道路的深深自信。

     

  張維為簡介

  張維為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被《光明日報》評為2016年中國智庫十大人物。

  張教授曾在上海當過3年工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獲日內瓦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博士學位。曾任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和國內多所大學的兼任教授。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曾擔任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的英文翻譯。走訪過100多個國家。

  張教授著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與經濟改革》(英文)、《改造中國:經濟改革及其政治影響》(英文)、《重塑兩岸關系的思考》、《文明型國家》和 “思考中國三部曲”系列(《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其中《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書銷量過百萬,產生了相當大的社會影響,於2011年9月被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推薦給來華訪問的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此書也獲得了上海圖書獎一等獎(2012)等許多獎項,並被譯成英、日、韓、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出版,廣受歡迎。《中國超越: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一書曾獲上海市第十一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張教授的《中國人,你要自信》網絡視頻點擊量數億,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張教授以中英文發表過大量關於中國政治與經濟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制度、外交政策以及兩岸關系的文章。

  張教授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於2016年5月主持召開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作為政治學領域的代表就理論創新、中國話語建構和新型智庫建設等議題作了發言。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