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國速度,請致敬這份戰火廢墟上的“中國膽識”!

【查看原圖】

非洲的西南部有這樣一個地方,

戰亂頻仍,民生凋敝,

基礎設施大量損毀。

它叫安哥拉。

▲戰時損毀、棄置荒野的坦克成為兒童的玩物。

▲戰時損毀、棄置荒野的坦克成為兒童的玩物。

后來,和平曙光初現,

安哥拉啟動戰后重建。

中國鐵建以EPC方式

承建安哥拉本格拉鐵路,

中國萬千建設者奮勇前往。

▲中國建設者在安哥拉的故事。

今天,小新帶大家一起走進安哥拉,

用一個個真實的鏡頭,

回顧這段建設歷史,

這是央企在異國驚心動魄的項目,

更是沉甸甸的國家榮譽!

本格拉鐵路:1344公裡的建設傳奇

本格拉鐵路全長1344公裡,橫貫安哥拉全境,起於大西洋港口城市洛比托,止於安哥拉與剛果(金)交界的盧奧市。2007年開工建設,2015年2月14日全線通車運營,安哥拉、贊比亞和剛果(金)等三國總統出席貫通儀式。軌距1067毫米,採用中國標准,由中鐵二十局以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模式建設。該鐵路是繼坦贊鐵路之后,中國企業在海外一次性建成裡程最長的鐵路。

開工之初

本格拉鐵路開工典禮上,當地民眾熱烈慶祝。

交通是施工的一大困擾。多數橋梁毀於戰火,交通處於癱瘓之中。

本格拉鐵路線路勘察時有軍、警協助,但在保護任務之外,惡劣的交通條件也讓他們束手無策。

中鐵二十局的物流基地承接國內而來的所有物資設備接卸任務。下面是機車卸船、運輸的場景。

艱難推進

在鐵路的修建過程中,中國與安哥拉員工也面臨著條件辛苦、戰爭沖突等惡劣的因素。

中國、安哥拉員工攜手組裝軌排,為施工一線搶進度提供保証。

推土機作業過后,路基表面兩個未爆地雷赫然在目,這種危險情況中國員工曾有多次遇見。

地雷,這個施工進度的頭號威脅,仍不斷出現在鐵路延伸的前方……

這是在鐵路沿線排出的部分步兵雷。

士兵擔負著安全保衛工作,他們與員工如影相隨,陪伴工程始終……

施工間隙,一名員工呆坐在曠野之中,眉宇間透著淡淡的鄉愁。化解心病、調節心情,保持隊伍穩定是海外黨組織重點工作之一。

不過,面對挑戰,參建員工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工作熱情。

累累碩果

在建設者們頑強拼搏下,昔日破敗、凋敝的鐵路已從戰火廢墟中走出,如今正在以多彩多姿、活力迸發、充滿時代氣息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

2015年2月14日,本格拉鐵路通車試運營,

安哥拉總統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多斯,

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約瑟夫卡比拉,

贊比亞總統埃德加倫古

為安哥拉本格拉鐵路通車剪彩。

羅安達鐵路首次列車運行,當地居民蜂擁前往終點站馬蘭熱車站。

安哥拉,洛比托。在新建成的寬扎河大橋上,一列紅黑相間的列車快速通過。鐵路兩旁,手持各種維養工具的鐵路工人等候上線作業……

2017年7月份,中鐵二十局獲得本格拉鐵路全線維養合同,數百名曾經與中國師傅並肩戰斗的當地鐵路建設工人,再次以鐵路維養工人的身份走上線路。

遼闊的平原上,已成型鐵路雖然還不起眼,但仍能看出其頑強的身姿。正如人們所說“這是項無比艱巨且高質量的工程,它凝聚著中國和安哥拉人民的鮮血、汗水和淚水”。這也是迄今為止,最為中肯的客觀評價。

《國家榮譽》:驚心動魄的鐵路傳奇

通過上面的故事,

相信大家對本格拉鐵路也有了直觀的了解,

但這些只是這項工程的冰山一角,

想看更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和照片?

下面這本書一定能滿足你!

書名:《國家榮譽》

作者:鄧勇 賽文德 陳磊

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品

本書以紀實手法反映了——

中鐵二十局在安哥拉10多年來發展的軌跡,

忠實記錄了開拓者的奮斗歷程和前進足跡,

涵蓋修建安哥拉羅安達、本格拉鐵路等重大事件。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作書評: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非洲大地競風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帶一路”再出發。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央企建設們

在非洲大陸創造了蔚為壯觀的施工傳奇,

反映了在“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新時代征程上,

中國人的奮斗故事及折射的邦家之光!

▲安哥拉交通部長奧古斯都·達·席爾瓦·托馬斯題詞:這是一項無比艱巨且高質量的工程,更凝聚著中國人和安哥拉人的鮮血、汗水和淚水。

中鐵二十局先后有8000名員工歷經10余年修建

橫貫安哥拉東西全境的本格拉鐵路。

向卓絕奮斗在本格拉鐵路及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事業、

締造可歌可泣雄壯歷史者

致以崇高敬意!

內容來源丨中國鐵建 中國工人出版社

來源:國資委網站  2018年07月24日16:09
(責編:王吉全)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