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措施針對性 增強群眾獲得感
西寧 改革的好處摸得著

本報西寧7月12日電 (記者何聰、王錦濤)“自從手機上裝了‘二維碼門牌’后,隨時都可以看到自家周圍治安狀況,特有安全感。”青海省西寧市勝利路社區居民蒲會芳說。借鑒氣象部門天氣預報發布經驗,西寧選取110警情、刑事、治安、交通、消防、戶政、出入境等信息,及時發布轄區治安狀況和社會治安動態,編制成圖文並茂的社會治安狀況評估報告,並通過35個城區派出所LED顯示屏、1338個商業視頻網點、“西寧警事”“西寧交警”“平安西寧”等警務APP,每月向市民推送。
西寧市深化公安改革,改變按照派出所轄區常住人口配置警員編制的做法,按綠色良好、藍色安全、黃色關注、紅色警告、黑色嚴重5個等級,開展社會治安分級評價機制改革,制定社會治安“體檢表”,警力跟著警情走,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重點區域治安整治排查,集中解決治安突出問題。一年多來,西寧共向市民發送治安紅色警告級預警近20次、相關防范信息1.6萬余條,黑色嚴重級預警10多次、相關防范信息1萬余條。2017年全市110警情實現近10年來首次下降,群眾社會治安滿意率達96.6%。
公安改革,僅是西寧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方面。2015年以來,西寧聚焦增強群眾獲得感,以問題導向倒逼改革,出台476個改革方案,推出504項改革舉措。堅持各級黨組織一把手抓一把手的改革責任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專設市委深化改革辦,制定改革責任清單和任務台賬,助力改革方案系統推進。
西寧還出台《關於扎扎實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落地的意見》,細化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的改革創新職責,讓改革者上、不為者讓,保障各項改革有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舉措落地見效,推動西寧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省會城市中的第一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一個個國家級榮譽,先后花落西寧。
(相關報道見第九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3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